理论教育 重新认识兴趣:引发激情和成功的关键

重新认识兴趣:引发激情和成功的关键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贝弗里奇自己感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重新认识一下兴趣,对它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如果没有对音乐的强烈的兴趣,贝多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答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兴趣。因为兴趣给人以最大的动力和热情。周星驰能够从跑龙套到国际影坛的巨星,靠的就是兴趣。

重新认识兴趣:引发激情和成功的关键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没有兴趣,就不能体会工作的乐趣

培养儿童的兴趣,发现儿童的潜力

没有兴趣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

做有兴趣的事情,是快乐幸福的

兴趣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莎士比亚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  ——张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的事物上去。  ——黑格尔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杨振宁

✿有重要的独创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  ——贝弗里奇

✿自己感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  ——维斯康特·约翰·莫里

人生的五把钥匙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中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出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人生的5把钥匙都值得我们孜孜以求,但是财富、幸福、荣誉、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人生奋斗的回报和结果。只有兴趣是你最早必须带上的钥匙,有了它,也许你就会找寻到其他4把钥匙。

即使是比尔·盖茨,当初的创业和冲动,更多的是出于兴趣,而不是为了财富、幸福、荣誉、成功,只是高明的比尔·盖茨更善于利用这把钥匙,比任何人更快、更高地找到了财富、幸福、荣誉、成功。

重新认识一下兴趣,对它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兴趣虽然不如财富、荣誉、幸福、成功那样让人孜孜追求,但是兴趣能带来财富、荣誉、幸福、成功。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选择了兴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兴趣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欣然忘食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

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

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www.daowen.com)

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

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用痴迷来形容这一事例应该是更加的形象贴切。如果没有对音乐的强烈的兴趣,贝多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对音乐有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忘我,是人类的幸运,也是音乐的幸运。

喜剧之王周星驰

2004年《功夫》一片上映,立即取得百万票房。周星驰的演艺生涯也进入了巅峰时刻。

喜爱周星驰的观众都知道这位喜剧之王的从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工厂工人到跑龙套,再到若干年的电视台儿童节目“坏蛋”主持人形象等,从最初鲜有人知的星仔到影响华语电影甚至国际影坛的星爷,是什么让这位开始并不顺利的年轻人支撑下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呢?当有人问时,星爷说道:“是兴趣让我坚持到今天。很多人都会问到我,我在影片中塑造了那么多搞笑的人物,是不是我本人就有这种天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人。我的作品与我日常的观察是分不开的。记得我妈妈曾给我讲过,我在很小的时候每天趴在窗台上,看街道上走过的行人,有时甚至一坐就是一天。因此这种喜欢观察别人、模仿别人的爱好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对演戏、导演这个行当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希望下一部影片会更好。”

是什么让人在事业上勤勤恳恳地努力着?答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兴趣。因为兴趣给人以最大的动力和热情。周星驰能够从跑龙套到国际影坛的巨星,靠的就是兴趣。

飞人迈克尔·乔丹酷爱篮球

乔丹小时候,是兄弟姐妹中最让父母操心的一个孩子。生长在棒球之家的他从小却对篮球情有独钟。乔丹认为他是家中的“败类”,不想工作,不想挣钱,朝思暮想的就是打篮球。在自家后院简易篮球场起步的乔丹,12岁就和小伙伴一起为自己的学校赢来了北卡州少年篮球赛冠军。

1982年,异军突起的北卡罗来纳大学与老牌劲旅乔治敦队进行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冠亚军决赛。那天晚上,新奥尔良“超顶”体育馆内坐满了61000名观众。

那一夜,迈克尔·乔丹这个名字飞向全国,乔丹开始迅速走红。

乔丹说:“如果有一次你猝不及防地跳起投篮,结果球应声入网,那么你就能一直这样打下去。你有了信心,因为你成功过。”在比赛中,乔丹从不畏缩投那种决定胜负的球。自从为北卡大学投入那制胜一球后,乔丹就无所畏惧了。他经受住了每一次考验,凭着强烈的自信心,闯过一道道关口,终于脱颖而出。

不管退役与否,乔丹说,篮球场仍然是他能够聊以慰藉之所。“只有到了球场,我才有答案,仿佛它能与我交谈,给我回音。”

一个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绝对不会取得骄人的成绩。相反,如果兴趣十足,那么所取得的成绩一定让人惊讶。乔丹正因为对于篮球的兴趣和痴迷,才使得他成为全球瞩目的篮球明星。

为爱好而工作

哈佛大学曾对美国15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他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是出于爱好还是因为赚钱。1255名学生回答是因为赚钱,245名学生表示是出于爱好。这项调查累计进行了10年,目的是了解为了金钱和因为爱好而努力奋斗的两种人,他们最后各有多少人成了富翁。结果显示:10年后,245名学生中,因为爱好而奋斗的人中有100人成了富翁;而在1255名学生中,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人中,只有1人成了富翁。

这并非一个寓言,而是一项通过10年调查而得到的明明白白的发人深省的新闻事实,是一条包含着许多真理“颗粒”的人生体验,值得我们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孜孜不倦地为爱好而奋斗的人,往往心想事成,及时登陆成功的彼岸,热爱改变了他的生活。美国惠普公司总裁卡尔顿·菲奥里纳说过:“热爱你所做的事;成功是需要一点热情的。”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热爱你所做的事,是一种人生的追求目标,是一种人的欲望的载体,是一种对期待中的事物的证明,当然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热爱往往和事业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事业的成功则能在经济上得到相应的报偿。245名学生中有100人成了富翁,比例之高,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它说明人生在世,为爱好而工作是多么要紧!

我们固然不能以获得财富的多寡,作为估衡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唯一标准,但不到千分之一的致富概率,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一心追逐金钱的人,许多人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一个人对金钱的过分追求,会妨碍他去刻苦钻研学问和技术,会使他们失去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往往急于求成,热衷于急功近利。这样的人常常是目光如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贪婪又常常会产生各种对立的效果:许多人为了某些可疑和遥远的期望牺牲他们已有的财产;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抓小放大,把现有和将来的一切都失掉了。另一些人又为了目前的蝇头微利而放弃了某些时间和精力的付出,结果难以有重大的成果。许多人一心想赚大钱,天天想淘金,结果是赚不了大钱,淘不到金子,成不了大器。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当一个富翁不应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人不应只为金钱而活着。说白了,你再富有,到头来,你也只能从食物中汲取同样的营养成分,在厚重的衣服中取得同样的热量,你的卧居之处不过是一张床之地。总统与平民,概莫能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幸福并不在于只拥有金钱,而在于取得成就时的快乐,在于创造性努力的激动之中。工作的快乐和道德感并不一定就会淹没于对过眼云烟的利润的疯狂追逐中。”罗斯福的这段名言,是哈佛大学对美国1500名学生进行过的一项调查的最好概括。让我们以此共勉之。

245名学生中,因为爱好而奋斗的人中有100人成了富翁;而在1255名学生中,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人中,只有1人成了富翁。当然成为富翁并不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而对自己的事业有兴趣,有激情,成功的概率应该会更大。

知之?好之?乐之也

亘古及今,亿万莘莘学子都思索着怎样使学习效果更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学识渊博。21世纪的今天,好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孔子就对这个问题作了满意的答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怎样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不一样,除了自身素质外,还在于学者对学习的态度。莎士比亚曾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得益。”由此可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钻研的动力。

学习就好比是一艘木船,“知之”是船舱,“好之”是船桨,而“乐之”是船帆。船舱支撑着我们的身躯,船桨让我们远离阻绊,而船帆才是指引我们的方向,带来动力的源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引导者。”他用他的一生来阐述了这个观点。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天赋不佳,在镇上属于智力愚笨的儿童,但对物理学的热爱与极大的兴趣,使他从小养成了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0年之后,广义相对论接踵而来,由此他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称为“改变人类历史的物理学家”。我们不难看出兴趣和热爱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它们孕育着伟大理想的萌发和实现。

而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就要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不管是否愿意都要高高兴兴地去尝试与体验。其二,注意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细节,仔细想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及时培养自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你一旦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就会发现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那么久而久之,你也就成为一名“乐之者”了。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求知欲,首先要确信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了解和知晓,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使之成为兴趣,再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使之成为热爱的事业。这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本文分两层阐述兴趣与学习(探究)的关系。第一层引用孔子、莎翁的名言和爱因斯坦的事例,详细论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主题。第二层论述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虽较简略(相对第一层),也较好地完成了对第一层意思的补充。比只说第一层意思的文章是一个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