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科整合: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

学科整合: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则从心理学出发,提出教师教任何一门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一门学科就是在教一种整合的认知结构,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整合教学。儿童中心主义者比恩认为,课程整合应该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程应该是个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以主题呈现的超学科的整体的课程。他认为,整合是学科之间的,学科间应打破界限、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学科整合: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

课程整合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国家教育部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

伯恩斯坦(Bernstein,B.)把课程整合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他认为,从广义角度来看,社会当中的很多领域,很多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整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布鲁纳则从心理学出发,提出教师教任何一门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一门学科就是在教一种整合的认知结构,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整合教学。儿童中心主义者比恩认为,课程整合应该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程应该是个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以主题呈现的超学科的整体的课程。他认为,整合是学科之间的,学科间应打破界限、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什么叫资源整合?就是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把我有的资源利益最大化,把我缺的资源用我有的资源去换,把我的资源与你共享,把你的资源也与我共享。说到底,整合就是借力,整合就是“利用”,善用彼此资源,创造共同利益。(www.daowen.com)

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曾有这样的见解:现代教育的发展,已逐渐要求教师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创生知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而要有一种大教育观。不管什么学科,最后的出口一定不是专业知识而应是教育,教师一定要从“学科人”走向“教育人”。[2]

所以,现代教育经历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才有了这样的感受:课程整合改革已经开始倒逼每个教师打破学科思维局限,开始人人研究教材,人人研究科学的育人方法。传统思维是把学生当作硬盘,研究怎么把教材内容装进去,现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研究教材,根据学生需要,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这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希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