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代阙前的罘謒建筑及其历史意义

汉代阙前的罘謒建筑及其历史意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宫殿门前的阙以外,还有罘謒建筑。汉文帝七年东阙罘謒发生火灾,这种罘謒当即用木板筑成。汉代这种称为罘謒的建筑,不仅设置于宫殿的门阙之外,而且设在高层建筑之间接连的“连阁”上。汉代皇帝陵墓和官僚坟墓的门阙之前和墙垣之上,都也有罘謒的建筑。这种罘謒的建筑需雕刻而成,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装饰。可知东汉陵园也多罘謒建筑。这种称为罘謒的木建筑,现在已没有保存的了。

汉代阙前的罘謒建筑及其历史意义

汉代宫殿门前的阙以外,还有罘謒建筑。《汉书·文帝纪》载: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謒灾”。颜师古注:“如淳曰:东阙与其两旁罘謒皆灾也。晋灼曰:东阙之罘謒独灾也。师古曰:罘謒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謒然。一曰屏也。”如淳说罘謒在阙的两旁,看来并不正确,罘謒当在阙之外。颜师古所说“一曰屏也”,是对的。《广雅·释宫》说:“薼謒谓之屏。”《玉篇》也说:“罘謒,屏树门外也。”罘謒就是阙以外的屏。我们可用刘向的话来作为明证。《汉书·五行志上》说:“文帝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謒灾,刘向以为东阙所以朝诸侯之门也,罘謒在其外,诸侯之象也。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文帝即位,贾谊等以为违古制度,必将叛逆。先是济北、淮南王皆谋反,其后吴楚七国举兵而诛。”刘向用“天人相应”之说,认为东阙是朝见诸侯的大门,东阙之外罘謒发生火灾,象征诸侯将要造反。说明罘謒应是阙外的一种木建筑。颜师古《五行志》注说“罘謒,阙之屏也”,是正确的。《释名·释宫室》说:“罘謒在门外,罘,复;謒,思也。臣将入,请事于此,复重思之也。”这样把罘謒解释为同音的复思,是一种引申之义。

罘謒本是网状有空洞的“疏屏”。《礼记·明堂位》说:“疏屏,天子之庙饰也。”郑玄注:“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为之矣。”罘謒原是由屏变化而来,屏又是从门前所种的大树变化而来。《论语·八佾》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所谓“树”,就是屏,《尔雅·释宫》:“屏谓之树。”郭璞注:“小墙当门中。”屏有土筑成的,也有用木板筑成的,“疏屏”该是木板筑成,所以郑玄说“刻之为云气虫兽”。但是它的起源可能是门前种的大树,所以又称为“树”。罘謒之所以称为罘謒,该是由于这种屏上刻镂有网状的空洞。崔豹《古今注》说:“罘謒,屏之遗象也。汉西京罘謒合板为之,亦筑土为之,每门阙殿舍前皆有焉,于今郡国厅前亦树之。”汉文帝七年东阙罘謒发生火灾,这种罘謒当即用木板筑成。程大昌《雍录》说:“罘謒镂木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琐,其状扶疏,故曰罘謒。其制与青琐相类。顾所施之地不同,名亦随异,在宫阙则为阙上罘謒,在陵垣则为陵垣罘謒。”程氏以罘謒因其状扶疏而得名,是正确的。赵彦卫《云麓漫钞》也说:“以字考之,二字从网,有网之义。”

为什么罘謒这样的屏形建筑要刻镂有网形空洞呢?原来该是警卫人员守望之用,这和双阙用来登高守望,性质是相同的。章炳麟《小学答问》解释“罘謒”说:“《说文》:‘D,兔罟也。’隶省作罘,汉世称屏为D謒,D謒连语,同在之部,本一D字耳。古者守望萧墙,皆有射孔。屏最外,守望尤急,是故刻为网形,以通矢族,谓之D謒。”这个推测,很是符合情理。

笔者在1947年前,著有《汉代门阙的罘謒》一文(《文物周刊》第六十期),指出王振铎《汉代圹砖集录》中“楼树”一类,其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诸图像,都是双阙之间,中有一树高耸,树前有屏形建筑,屏上刻画出网形图案,我认为就是汉代门阙前的罘謒。网形图案就是描写罘謒雕镂的网状空洞的。在这些图像上,这种屏形建筑,好像正在双阙之中,或者紧靠双阙,可是中央高耸的树的高度,远远超出两重楼的双阙之上,无论如何,树不会长得高出两重楼的双阙之上这么许多,无非用图画透视的方法,表示这株树和罘謒的建筑远在双阙之前,所以树显得特别高了。

汉代这种称为罘謒的建筑,不仅设置于宫殿的门阙之外,而且设在高层建筑之间接连的“连阁”上。《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所造的建章宫,宫的正门叫阊阖,亦叫璧门,门前“左凤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门内北起别风阙,高五十丈,对峙井楼,高五十丈,连阁皆有罘謒”。并有注说:“连阁,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屏翳之处,画以云气鸟兽,其形罘謒然。”这就是颜师古《文帝纪》注的依据。这是说,在凤阙、神明台、井楼等高层建筑之间,都有曲折的“阁”连接着,在这些“阁”上需要建筑垣墉屏翳之处,都建有网形空洞的“罘謒”。杨明达《汉代的石阙》(《文物》1961年第12期)举出四川成都出土的双阙画像砖,双阙的下一层屋顶之间,有一个接连的通道,上盖屋顶,旁有镂空的栏杆,认为就是颜师古《文帝纪》注所说的“连阙曲阁”,这是正确的。这也是汉代的一种罘謒的建筑。(www.daowen.com)

汉代在城垣的四角或宫殿的四角设有角楼,这种角楼的四面也都设有罘謒的建筑,以便守望之用。《考工记》:“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郑玄注:“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孔颖达《礼记·明堂位》的《正义》根据这点,认为“浮思,小楼也,故城隅、阙上皆有之”。

前节讲到的沂南画像石墓有一组祠堂建筑的画像,在整座祠堂北面墙垣的两端有两座高起的小角楼,小角楼的一面有网形图案,当即汉代的角罘謒。按例南面墙垣的两端也该有角罘謒,图上漏画了。

汉代皇帝陵墓和官僚坟墓的门阙之前和墙垣之上,都也有罘謒的建筑。《盐铁论·散不足篇》记载贤良讲到当时冢墓的建筑,“中者祠堂屏A,垣阙罘謒”。说明中等人家冢墓的墙垣上和阙前都已有罘謒的建筑。这种罘謒的建筑需雕刻而成,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装饰。《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及事迫急,作压胜,遣使坏渭陵、延陵园门罘謒,曰毋使民复思也”。足见西汉陵园的门前都有罘謒的建筑。《水经注·谷水》说:“汉末兵起,坏园陵薼謒,曰无使民复思汉也。”可知东汉陵园也多罘謒建筑。这种称为罘謒的木建筑,现在已没有保存的了。

罘謒到唐宋时代,就变成活动的屏风和网形门帘的名称,见赵彦卫《云麓漫钞》和宋人《爱日斋丛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