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健康校园:改善学校三风

建设健康校园:改善学校三风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团结”即协调一致、合作共赢。“文明”即公正法治、民主平等。同时校风与二中精神、校训、教风、学风相得益彰,共同绘制出二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博学”是师生开阔视野、广泛学习之意,是学风中的学习方式方法。

建设健康校园:改善学校三风

(一)校风:团结、文明、求实、进取

校风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在长期教育管理中逐渐形成的集体性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是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集中反映。

“团结”即协调一致、合作共赢。强调学校管理团队众志成城谋发展,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进步,团结是校风的核心特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文明”即公正法治、民主平等。强调学校依法依规办学和育人,是校园风貌、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

“求实”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指求真务实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强调为了达成目标所选取的途径要切合实际,是校风的突出特点,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进取”即孜孜以求、砥砺奋进。是指勇往直前的前进姿态,砥砺奋进的努力方式,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是校风的重要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团结、文明、求实、进取”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团结、文明”的作风为“求实、进取”的干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求实、进取”的实干精神又推动校园“团结、文明”风尚的形成,四个方面整体组成了二中的校园风尚,指引着每个二中人“如何做,怎么做”,共同绘制二中美好的蓝图。同时校风与二中精神、校训、教风、学风相得益彰,共同绘制出二中的特色校园文化

(二)教风:敬业、乐学、爱生、善教

“敬业”即“功崇惟志,业广唯勤”(《尚书·周书·周官》)。“敬业”是银川二中精神传承的体现,是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表现为专心、认真、负责。敬业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是立德树人的内驱力。在育人上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上关心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教学研究上兢兢业业,研究学情、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负责任的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职业,把自己的知识才华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

“乐学”即好学乐学,精益求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乐学”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表现为乐于学习,充实自我,苦练教学基本功,深钻教育教学方法,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有改革创新意识,为学生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一种责任。(www.daowen.com)

“爱生”即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爱生”是为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之目的,是教师师德的本质要求,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表现为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成就学生。爱是教师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资格做教师。但爱不是放纵,而是严慈相济。

“善教”即“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论语》)。“善教”是教学技艺的呈现源泉,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表现为教师具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艺术。坚持因材施教,对学生循循善诱,用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去唤醒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提升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学会学习。

“敬业、乐学、爱生、善教”的教风综述为:团结敬业的职业精神,终身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专业修养,关爱师生的高尚师德,科学高效的教学技艺。

(三)学风:求真、博学、创新、笃行

“求真”即追本溯源,实事求是。“求真”是师生追求真知,当做真人之意,是学习内驱力的本质体现,是学习态度。教育最本质的属性和最根本的使命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指客观情况、状态,事物的本真。“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主要包括“真心、真学、真做”。意即:“待人,光明磊落,以诚待人;待学,潜心做学,学以致用;待做,真心做事,做出成效。”就是做真人、说真话、行真事、求真学,追求真知灼见。

“博学”即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学”是师生开阔视野、广泛学习之意,是学风中的学习方式方法。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历史学,向前人学,向书本学,向时代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唯有博学博览,方能使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视野得到开阔,才干得到增长。

“创新”即开拓进取,守正出新。“创新”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和学习的最高境界。成功者不仅是继承型的人,而且还是创新型的人。坚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多动手,善思考,具有批判和质疑精神,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争取有新发现、新见解、新发明、新创造。

“笃行”即知行合一,坚韧不拔。“笃行”侧重于行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知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践履所学;“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躬行实践,才能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求真、博学、创新、笃行”的学风综述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博采众长的学习理念,守正出新的学习精神,知行合一的学习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