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策略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优化和细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方向。有些教师使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但其教学目标仍以语言知识为主,未能体现整本书阅读对阅读素养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外,多数教师很少关注音素意识的培养。分析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笔者发现这两位教师提及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实际上指的都是文本推断能力。只有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持续健康发展。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和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方向。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同,其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也会不尽相同。教学目标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关注度、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和清晰性三个方面。

教学关注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些教师使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但其教学目标仍以语言知识为主,未能体现整本书阅读对阅读素养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围绕阅读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子纬度,优化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解码能力,还要关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品格。此外,多数教师很少关注音素意识的培养。音素意识是拼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将音素意识和拼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目标的发展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培养文本概念时,现在的阅读教学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于信息识别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则倾向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A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识别封皮上的书本概念信息,B 教师则引导学生识别并主动关注封皮、扉页和封底上的书本概念信息,并解释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样是培养文本概念,但因其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学生最终形成的能力也不同。(www.daowen.com)

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则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模糊的教学目标无法引导详尽的教学过程设计,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以下三位教师就同一文本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A 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通过插图猜词义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了解一些阅读技巧”;B 教师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利用插图和已有知识,调动简单的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C 教师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插图来猜测词义,通过文章线索推测故事结局、结合学生实际,预测故事情节”。比较之下,C 教师界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其教学目标最为清晰,而A 教师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和B 教师提及的“简单的阅读技巧”都不具备清晰的导向性。分析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笔者发现这两位教师提及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实际上指的都是文本推断能力。然而,由于三位教师教学目标的清晰性有所差异,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也有所不同。C 教师培养的推断能力的维度最多,教学活动的导向性也最为清晰。

(二)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并重

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阅读品格是阅读能力持续发展的支撑。学生会读了才会更爱读,爱读了才能更好地读。只有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持续健康发展。只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形成伪素养(aliteracy),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体验。教师应把握好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影响机制,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