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及其教学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及其教学意义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创设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设定,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辅助功能。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具有很高的教学意义。所以,为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化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及其教学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不断地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流行且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教学要点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之前要注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情境的内容创设要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现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既要对所选择的情景内容进行完全掌握,还要对情境创设方式做到了然于胸。对于情境环境与内容的选择也要注意贴合实际,让学生处于熟悉的场景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充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控制好情境的节奏,围绕着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严格控制情境教学的实践以及课堂的纪律,并且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指导,针对一些不足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问题的答案,结合情境设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进行鼓励,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不要直接将答案给学生,而是适当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静下来进行思考,当学生产生解题思路后还要督促学生动手进行实际验证。对于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应做出客观的判断并做出鼓励性的动作,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运用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教学目的,其对于数学教学课程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够有方向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创设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设定,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辅助功能。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具有很高的教学意义。在制定情境教学创设前,教师必须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熟悉和了解,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将其所有的内容向学生展开,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经历,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

2.引入生活中的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所以,为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化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当中,引入生活实例后,能够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降低学生对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生活化内容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保证创设的生活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行为发展的规律。

例如,在“函数”相关内容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函数图像理解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神舟六号”飞船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神舟六号升空过程中,地面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联,尝试列出相应的函数式子。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探究和观察的过程中,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教学引导,从而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

3.引入数学史料内容,创设人文性教学情境(www.daowen.com)

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还可以将数学史料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史料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这样学生的视野也能得到开阔,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浓厚。教师在选择数学史料时,不能盲目选择,应该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关联性的数学史料,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等比数列”相关内容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当中引入“国际象棋”的故事,即“国王召见西萨,要奖励他,国王问西萨想要什么奖赏,西萨回答说,想让国王在第1格中放入1粒麦子,第2格中放入2粒麦子,第3格中放入4粒麦子,第4格中放入8粒麦子,以此类推,将64个格子全都放满。国王大笑,答应了,但是随后让仆人计算总量时,却傻了眼。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通过这个故事,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故事情境,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也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也会更感兴趣,教学质量自然随之提升。

4.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外,还需要锻炼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运用教学情境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时,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氛围当中。

例如,在“集合”相关内容教学中,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多,抽象性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集合相关概念。同时,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巧妙利用游戏化创设,构建趣味情境教学

通常来讲,高中生在心智和心理上都趋近于成熟,但还处在青春期阶段,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都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固定模式,但兴趣依然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高中的数学课堂学习一直以来都让学生感觉比较无趣和枯燥,学生经常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成绩不过关。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地寻找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和教学办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极高的热情,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情境教学的内容设定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游戏来引导学生的参与,使其能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将数学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知识的构成和应用。而且,游戏化的情景设定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习氛围更加的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6.注重程序性,促进学生的深化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推行情境教学,应该有目的地注重程序性,以有效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数学、理解教材、提升数学素养。具体程序可以作如下设置:①设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本的特点,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和错误出发精心设置问题,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本课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积极探索。②讨论。教师应该及时设置课堂情境问题,进行类比和联想,力争形成更加深奥或更加浅易的问题,也就是说课堂情境问题要么更加数学化、抽象化,要么就让课堂情境问题更加具体、容易。③解题。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时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独创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多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养成自主学习、自我解题的习惯。教师也要适时进行“导题”,逐步“导”出一些有用的学习技术,这样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