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刻思考与创作:杜甫与盛唐文学

深刻思考与创作:杜甫与盛唐文学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安史之乱”是杜甫悲惨生活的起点,同时也是其文学成就的起点。战乱、饥荒、官场上的各种失意,让杜甫对于自身和时代,有了深切的体悟和思考。从“安史之乱”到他去世,短短15年时间里,杜甫创作了1000多首诗歌,精品迭出。对于文学史而言,另一半盛唐是杜甫绣笔挥就。杜甫是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代表,凭一己之力,树立了律诗写作的典范。

深刻思考与创作:杜甫与盛唐文学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这句怀念李白的诗句,用在自己身上同样合适。

安史之乱”是杜甫悲惨生活的起点,同时也是其文学成就的起点。战乱、饥荒、官场上的各种失意,让杜甫对于自身和时代,有了深切的体悟和思考。

所有的磨难和痛苦,不能摧毁你的,一定会使你更强大。从“安史之乱”到他去世,短短15年时间里,杜甫创作了1000多首诗歌,精品迭出。

黑夜给了杜甫黑色的眼睛,杜甫用它看到了战乱中老翁送别老妇的泪水、战士无家可归的心酸,写出了《三吏》《三别》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

囚禁在长安,杜甫看到昔日繁华的城市一片破败荒凉,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怆;看到月亮,思念家人,写出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离乱之苦。

他亲眼见到小儿子饿死,愤慨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屋顶上的茅草被秋风卷走,却盼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他有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辛经历,所以常怀感恩之心,“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感激在艰难时刻给他提供帮助、带来温暖的朋友们。

当他安定下来,一双眼睛同样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支笔写尽恬静的田园生活。

与其他诗人一样,杜甫爱喝酒,为了喝酒甚至典当了身上穿的衣服。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年仅40岁的郑国公暴病身亡。杜甫靠山没了,只得离开成都,去夔州(奉节)投奔都督柏茂林。当时杜甫从乐山乘船,沿岷江路过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受到戎州最高长官杨使君设宴接风。接风宴上,杨使君知道杜甫爱喝酒,特意将当时戎州最流行的“重碧酒”摆上宴席,请杜甫品鉴。酒色碧绿,多粮酿造的酒味均衡,品尝到美酒后酒酣耳热之际,杜甫欣然提笔,写下《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www.daowen.com)

诗酒相传,让重碧酒名声远播。从“重碧酒”“姚子雪曲”到杂粮酒,千年岁月洗涤,无数匠人的持续精进,酿造了醇厚甘美、诸味谐调、恰到好处的五粮液,千百年来底蕴始终未变。

余光中曾这样在诗中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对于文学史而言,另一半盛唐是杜甫绣笔挥就。

杜甫的诗歌极大地开拓了内容边界,从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至关心民生疾苦、洞察时事;艺术成就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语言凝练质朴、结构曲折迂回。

杜甫是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代表,凭一己之力,树立了律诗写作的典范。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一首“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让无数后人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电视剧《庆余年》中,范闲就是凭这篇《登高》在诗会上惊艳四座,让众多才子自愧不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