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朝文人风气的形成和影响

宋朝文人风气的形成和影响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就是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宋史》记载,当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时,曾被人告发私吞好几车财宝。赵匡胤不仅喜爱读书,还特别喜欢文人。赵匡胤认为,让文人当官比用武人当官安全得多,更谈不上会危及政权根本。不管赵匡胤是怎么想的,反正最终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此以后重文轻武成为了宋朝的社会风气。

宋朝文人风气的形成和影响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简单翻译就是,少年赵匡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跆拳道黑带选手的既视感,拳头在手天下我有,是不折不扣的武将范儿。

但就是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

《宋史》记载,当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时,曾被人告发私吞好几车财宝。后周世宗命人调查此事,结果发现箱子里装的竟然全是书。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忙于政务,仍喜读诗书,只是苦于一直没有创作灵感。

一日,月半时分,赵匡胤出门散步,忽见明月当空,月朗星稀,顿时灵感闪现,蹦出两句诗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只可惜,绞尽脑汁,总也想不出好的诗句接上,就这样,这首《咏月诗》只有半首。直到400多年后,朱元璋一番思索、推敲后给续上了。

赵匡胤不仅喜爱读书,还特别喜欢文人。(www.daowen.com)

《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贪浊,也比不上一个武人。”

赵匡胤认为,让文人当官比用武人当官安全得多,更谈不上会危及政权根本。

整个宋朝,文人地位都非常高,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大文豪都官居高位,工资待遇更是其他任何朝代不可比拟的。

爱屋及乌,赵匡胤还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著名祖训。

虽然在宋朝当皇帝是个苦差事,一不留神还会被金兵掳走做苦役。

但在宋朝当知识分子可是非常幸福的,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犯了天大的错误,顶多就是被流放,权当旅游了。

不管赵匡胤是怎么想的,反正最终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此以后重文轻武成为了宋朝的社会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