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他怜我贫困,与我何关?

他怜我贫困,与我何关?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爸林妈一共生了十一个娃,林则徐是次子。虽然林家资产有限,但目光长远的林父依然要求林则徐认真读书。上联难倒了在场的林家人,他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也找不到像样的下联来。林则徐对出的下联既对仗工整又充满意趣,众人听完皆拍手称赞,客人连连说道:“真乃神童也!”强人恒强,林则徐强大的内心打小便可窥见一斑。他从不在意别人是叫他神童,还是怜他贫穷,只是一心向学。

他怜我贫困,与我何关?

天才往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林则徐就是这样招人“妒忌”的类型:3岁随父亲进私塾读书,6岁能吟诗作对,12岁便考取秀才

现实往往充满故事般的戏剧性。这样优秀的少年,是在世俗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林爸林妈一共生了十一个娃,林则徐是次子。因为人口众多,全家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常常只能喝米汤充饥。

即便如此,林家的家庭氛围却一直都是十分欢乐的。据邻居说,曾听到他们家言笑晏晏,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人正在分食一盘豆腐。欢乐的家庭氛围并不需要山珍海味的陪伴。

虽然林家资产有限,但目光长远的林父依然要求林则徐认真读书。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这恐怕已经是林家能提供的最好条件了。

林则徐打小就很懂事,也和父亲提过辍学在家,无奈拗不过父亲的坚持。所以少年的他,会在每天上学之前把姐妹和母亲制作的手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家乡附近的文人听闻林家有一个神童,都时不时跑过来卖弄一下,想要考考这个小屁孩。有一天,林则徐家里又来了一位对林则徐早有耳闻的学者。

来的路上,他看见林则徐家门口河边有一群鸭子正在游泳,于是灵机一动出了一个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www.daowen.com)

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际上不但应景于现实生活,而且十分拟人,符合实际逻辑。上联难倒了在场的林家人,他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也找不到像样的下联来。

这时,在后院逮到一只公鸡的林则徐蹦蹦跶跶地来到大厅炫耀,他听到上联后,脱口而出,对出了一个下联:“公鸡有髯不梳头”。

林则徐对出的下联既对仗工整又充满意趣,众人听完皆拍手称赞,客人连连说道:“真乃神童也!”

对对联的喜爱,从小一直延续的到大,后来的名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或许就是从这时候培养起来的。

强人恒强,林则徐强大的内心打小便可窥见一斑。他从不在意别人是叫他神童,还是怜他贫穷,只是一心向学。一路成长,他既没有因为贫穷而自卑消极,也没有因众人的夸奖赞扬而沾沾自喜。

在我们还在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林则徐始终专心向学,立下“经国救世”的志向,最终长成一代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