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省科技馆: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与菠萝科学奖

浙江省科技馆: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与菠萝科学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开展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已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菠萝科学奖”、“科学+”和“科技馆科学院”三科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三)菠萝科学奖“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和果壳网共同合力打造的特色科学传播活动,于2012年4月7日首次设立,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浙江省科技馆: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与菠萝科学奖

浙江省科技馆新馆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技竞赛等活动的科普教育机构,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场馆整体建筑以西南角巨型球体为标志,总建筑面积达30 452平方米,内有地球探秘、海底巡礼、材料世界、信息万象等十个常设展区及两大特色影院,共拥有100多个展项、300多件展品,其中的中医化学展项在国内科技馆尚属首创。此外,浙江省科技馆在国内率先打破常规,运用数字技术将新馆1万多平方米展厅搬上互联网,使观众安坐家中也可以在网上畅游浙江省科技馆新馆。

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开展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已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菠萝科学奖”、“科学+”和“科技馆科学院”三科品牌科学传播活动。

(一)“科学+”品牌活动

“科学+”品牌活动是由浙江省科协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省科技馆承办的系列科学传播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平均每周一场的频率,向公众传递最新科技资讯、解读科学前沿话题、直击科学现场、连线国际科普热点。迄今已举办250余期,活动通过与媒体的深度合作,每场活动均进行网直播,后期媒体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传播影响力。“科学+”系列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定了不同的子品牌[2]

1.科学+咖啡

咖啡馆活动强调轻松随意,是公众边品味咖啡的香浓,边聆听主持人和嘉宾漫谈科技感悟或对科学新思维的看法。一般是跨界访谈类活动,有两到三位嘉宾,一位可能是文化界人士,一位是科学界专家,他们对有些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这时现场公众可以站队,以表示支持哪一方,还可以选择几位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

2.科学+ASTALK

ASTALK是科学+品牌中较为前卫先锋的科技类脱口秀,主讲话题往往是前沿科技或科技热点。活动会让嘉宾在演讲前首先提出问题,这是根据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方式,一般讲座都是公众提问,嘉宾答疑,如果反向操作,让公众在脱口秀开始前预先进入思考,带着疑问听嘉宾的观点,更有助于公众在获得参与满足感的同时,更有效地接收科技知识。(www.daowen.com)

3.科学+百日谭

百日谭是围绕一些重大纪念日开展的活动,如科普日、地球日、航海日、情人节等纪念日,所讲内容是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话题,风格上更亲和质朴。参与的公众既可以是对该话题有兴趣的小学生,也可以是老年人。

(二)科技馆科学院

“科技馆科学院”是浙江省科技馆学习借鉴国际最新科普动态,建成的集“公众开放实验室”、“科技馆研究”、“科普外联中枢”等三个主要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科普项目,项目自2014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活动通过科学管理,吸引外部力量(国内外优秀的科普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学青年等)进驻科学院开展面向公众的科学研究,同时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科普资源(如科技展教项目、实验室课程、工作坊、科学表演秀等),并予以规范化实施。目前,其研究方向已包括基因编程、数据结构、Zigbee小车等多领域

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的AST(Art,Science&Technology)空间主要是由浙江省科协发挥牵引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完成了这一科学院的空间建设,于2014年开始筹备创建,其在创设过程中引进国外教育体系的思想,特别是“tinkering”这一理念。这一空间是一个针对社区公众开放的多领域实验室(A Multidisciplinary Lab),其中创设的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创客组(Makers)、生物组(Biologists)、移动开发组(Mobile Developers)、设计组(Designer)等等,跨领域的兴趣小组们定期开展关于智能硬件、移动开发、生物DNA、设计等主题活动,传达和培育一种分享和创新的理念。AST空间的科学教育吸引了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活动,是创客(Maker)、黑客(Hacker)、极客(Geek)的聚集,在其中有涉及当前最为前沿的科技知识,向好奇心致敬,带领参与者一起探索科学领域[3]

(三)菠萝科学奖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和果壳网共同合力打造的特色科学传播活动,于2012年4月7日首次设立,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口号,奖励那些有想象力、有趣的科学研究成果,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被称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