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军政权:更始帝》——《祁姓汉皇刘氏考证》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军政权:更始帝》——《祁姓汉皇刘氏考证》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到了王莽末年,南方严重干旱、蝗灾、饥荒,各地农民纷纷起义。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王莽政权垮台。同时充分利用河北各地的武装和农民起义军,很快组建数万人的队伍,与更始帝决裂。当起义军中另一只具有数十万人的赤眉军攻入长安后,更始帝又投降于赤眉军,被封为长沙王,最后被赤眉军杀死。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军政权:更始帝》——《祁姓汉皇刘氏考证》

王莽篡汉以后,社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尤其到了王莽末年,南方严重干旱、蝗灾、饥荒,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王莽派大军镇压义军,以光武帝刘秀及兄长刘伯升(又名刘演)为首的舂陵军(又称为汉军)联合南阳地区的以王匡为首的新市军和以陈牧为首的平林军统称绿林军,于地黄四年(公元23年)正月,打败并杀死了王莽派来镇压起义军的前队大夫甄阜和属正梁丘赐。

自从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和梁丘赐被汉军歼灭以后,每天都有老百姓前来归附刘伯升,绿林军队伍扩大到数十万人。众将领开会议论,都想拥立刘氏为天子,以顺应民心。各路将帅都归心伯升,可是新市、平林军的将帅乐于放纵,他们害怕伯升威严的军纪,而贪图刘玄的懦弱可欺,便事先议定立刘玄,然后再派人骑马去召伯升,把他们的主张告诉伯升。伯升对各将领拥立刘氏表示谢意,同时明确指出现在立帝不妥,其理由有二:“一是赤眉军起兵于青州徐州之间,有队伍数十万,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南阳拥立刘氏,我担心赤眉军也会拥立一位刘氏宗室称帝;果真那样,两家必然发生内争。现在王莽未灭,一旦刘氏宗室内讧,则必使天下人失望,而且自损权威。二是把一个没有在战场上立战功的人,一下子尊立为皇帝,便会成为天下人的靶子,容易被人家钻空子。”因此他建议:“现在只能称王,以便统帅队伍,如果赤眉所立者贤明,我们可以去归附人家;如果他们没有立帝,我们在打败王莽、降服赤眉以后,再立尊号也不晚。希望大家仔细考虑。”众将官大多同意伯升意见,只有将军张卬拔剑击地,大声说:“议事犹豫不决,必不能成功。今天之议不得有二。”伯升为了顾全大局,只好服从。

地黄四年(公元23年)二月辛巳日,刘玄正式登帝位,史称更始帝,改年号为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时期是王莽末年到东汉建立之间的过渡时期,史学家将这一过渡时期称为更始帝时期,它不属于东汉的范畴,故在东汉之前简单记叙。

更始帝刘玄王子侯世系简叙

更始帝刘玄,字圣公,光武帝族兄。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长沙定王刘发至刘玄的传递世系是:

四世刘发→五世刘买→六世雄渠→七世苍梧太守刘利→八世刘子张(娶何氏)→九世刘玄。

刘玄,生性懦弱,因其弟弟被人杀害,他结交宾客想为弟弟报仇,他的宾客犯法,刘玄为躲避官吏而逃到平林,投奔陈牧,在平林军中任安集掾。

以伯升为首的汉军的联合义军(绿林军)歼灭了王莽的大夫甄阜和梁丘赐后,刘玄称更始将军。在新市军王匡和平林军陈牧的操纵下,既无战功,又无本事的刘玄却当了皇帝。(www.daowen.com)

刘玄即位后,将领都封了官,封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为国三老,封伯升为大司马……由于他嫉妒和害怕伯升的威望,在原新市、平林军的将帅王匡、陈牧等的支持下,用卑鄙的手段将伯升杀害。光武帝为了保存实力,只好忍辱负重,暂不发力。

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王莽政权垮台。

王莽政权虽然已被推翻,但黄河以北各州郡还未归附更始政权,山东迅速发展的赤眉军以及地方武装势力威胁更始政权的稳定。于是更始帝于十月,派刘秀持符节北渡黄河,镇抚和慰问各州郡。

刘秀进入河北后,深入各地开展工作,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西汉的官职名称,深得民众拥戴。同时充分利用河北各地的武装和农民起义军,很快组建数万人的队伍,与更始帝决裂。刘秀在河北发展非常迅速,到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已有百万之众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县城南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国号“汉”,建都洛阳,建立年号为“建武”,史称东汉。

更始帝自从进入长安后,娶了赵萌的女儿为妻,将朝政全权委托给赵萌,自己日夜与嫔妃们饮酒作乐于后宫。赵萌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独断专行,反对他的人,轻者入狱,重者当场刺死。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当起义军中另一只具有数十万人的赤眉军攻入长安后,更始帝又投降于赤眉军,被封为长沙王,最后被赤眉军杀死。

光武帝听到更始帝的死讯后很悲伤,诏大司马邓禹将更始帝尸体葬于霸陵。

光武帝刘秀对更始帝刘玄的三个儿子刘求、刘歆、刘鲤都封了侯。其中长子刘求封为襄邑侯,供奉更始帝刘玄的祭祀;刘歆为谷孰侯,刘鲤为寿光侯。刘求死,儿子刘巡世袭侯爵,改封为灌泽侯。巡死后,他的儿子刘姚世袭侯爵。其余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