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柳宗元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

柳宗元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第六年,迁居到城郊的冉溪的旁边,并把溪名改为愚溪,作《八愚诗》(已失传)歌咏附近的景物,本文是为这些诗所写的序言。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D.本文多用反讽,借对愚溪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被贬谪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一腔悲郁,也流露出坚持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柳宗元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⑤,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⑥,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

【注释】

①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 ②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之中,见一老翁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③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 ④坻(chí):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⑤“宁武子”句:春秋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谓宁武子乃佯愚,并非真愚。 ⑥“颜子”句:颜回,字子渊,孔子学生。此句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⑦锵(qiāng)鸣金石:水声像金石一样铿锵作响。锵,金石撞击声。金石,用金属、石头制成的钟、磬一类乐器。 ⑧鸿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 ⑨希夷:指虚寂飘渺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链接】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第六年(810年),迁居到城郊的冉溪的旁边,并把溪名改为愚溪,作《八愚诗》(已失传)歌咏附近的景物,本文是为这些诗所写的序言。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予家是溪(安家) 灌水之阳有溪焉(水的北面为阳)

B.而适类于予(种类) 夫水,智者乐也(爱好,喜爱)

C.乐而不能去也(离开) 或曰:冉氏尝居也(或许)

D.而善鉴万类(借鉴)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指政治清明)(www.daowen.com)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A.名之以其能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B.大王来何操? 寂寥而莫我知也

C.溪虽莫利于世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此天子气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篇紧扣一个“愚”字,借愚溪比喻自己,写溪之愚与写人之愚相为呼应,写溪为写人,又寓人于溪之中。

B.文章第三段,说宁武子和颜回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己却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做出了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愚不可及,表达了自己的羞愧。

C.文章清新秀丽,既写山水,又发议论,借景抒情,含蓄隽永。

D.本文多用反讽,借对愚溪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被贬谪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一腔悲郁,也流露出坚持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