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淮扬菜特色:醇厚滋味,独特调味品,酥烂口感

淮扬菜特色:醇厚滋味,独特调味品,酥烂口感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扬菜有时也十分的浓郁,但不是调味品的浓郁,而是多种鲜活原料同炖一锅的本味互补的浓郁,谓之醇厚。酥烂是淮扬菜中最重要的滋味。在宴席中注重调节,味不雷同,浓味点缀一二,穿插于清淡之中。除了上述特色,淮扬菜系在组配、刀工、火候、造型方面的特点都大致与其他菜系具有相似性。在本质上,淮扬菜系由上述方面反映了“清淡平和”主体风味的倾向性特色。

淮扬菜特色:醇厚滋味,独特调味品,酥烂口感

(1)淮扬菜系注重口味的平和性,以原料主味为主,辅之以五味的适中调和以及对香料的清淡使用,一般不强烈突出某一调味品之味或刻意去浓烈使用多重复合调味,而显得极清极淡极鲜,真实地接近于自然。淮扬重汤,汤以“七咂”为上汤,上汤“三吊”而成,力求清醇甘冽的最高境界。擅长以汤做菜,即用高汤烩制菜肴,用以增味补质,虽炒爆亦以汤为之。然而对鲜活原料都极讲究原汁原味,甚至在炖焖中亦密封器口,不使本味有一丝一毫的飘散。(2)淮扬菜有时也十分的浓郁,但不是调味品的浓郁,而是多种鲜活原料同炖一锅的本味互补的浓郁,谓之醇厚。如“海中世界”“佛跳墙”“八珍鱼头”“鸡火鳖”等菜式就是如此。(3)淮扬菜追求“本真”是指“吃鸡不失鸡味,吃鱼不失鱼味”。这里的味不是纯指口味,而是滋味,包含鸡鱼应有的自然本质。例如鱼肉嫩白鲜美,不管怎样加工都应使之凸显本质特点,如将其炸至焦脆则鱼味尽失,非死鱼而不能为之。凡鲜嫩之物先重在蒸、炒,次重烧、烤,再次炸、熘。凡肥厚之物先重炖、焖,次重烧、烤,再次是熟而烩之。凡老韧之物,皆十焖九炖使之烂。(4)酥烂是淮扬菜中最重要的滋味。“东坡肉”“扒猪头”“狮子头”要嫩比豆腐,仍极烂所至。“京葱鸭”“富春鸡”要不费刀叉,肉脱于骨,入口即化,有“一烂胜三味”之说。清钱泳曾说:“同一菜也,而口味各有不同。如北方人嗜浓厚,南方人嗜清淡;北方人以肴馔丰、点食多为美;南方人以肴馔洁、果品鲜为美,各有妙处,颇能自得精华。”(《履园丛话·治庖》)《清稗类钞》曾对清末的饮食状况作了记载,说:“各处食性之不同——食品之有专嗜者,食俗不同由于习俗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此话总结得很有道理。北方以牛羊为主要原料,故膻味重,必以辛咸克之。南方水产多而重水腥,必以酒酸和之。前者味质浓厚统一,后者质味浓淡相济,皆为顺应天时地利而为人之习俗。

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淮扬菜系调味的一般规律是:用盐旨在脱去淡味增鲜;用糖以收口回甜起鲜;用醋旨在平衡口味兼及去腥起香;用辛辣以除臊、膻之味,微带刺激;不尚麻味,用花椒只为取其悠然之香;不得已不用浓香药料。即使用香料也只五香为限,决不滥用,力求清幽,点到为止,突出主香,在于似有似无之间,犹如风下桂花香,飘然又散去的韵味。清人顾仲说过:“凡烹调用香料,或以去腥,或以增味,各有所宜。用不得宜,反以拗味”(《养小录》)。袁枚亦云:“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随园食单》)。淮扬烹调大师认为:用香的道理是,提取食料本身的香为上乘,用清香药料佐之为次,轻易不用浓香掩饰本味。凡上等原料,皆不用香料,或改用荷叶、桂花、白菊、棕叶等清香增其味。只有次等原料才用浓香改其味。起香全在火候与酒的调节。淮扬尤擅香糟、酒酿、南卤、桂花、霉菜、臭腐之香,但不滥用,贵在“清”字。

淮扬菜点味型的基本规律是:咸鲜为一,咸甜为二,甜酸为三,咸甜微辣为四,一般咸辣、麻辣、酸辣、甜辣较少使用,即使使用也尚清爽,在四种主体味型之中都以清幽的增香取胜,如花椒、胡椒咖喱香菇、鲜奶、辣椒白酒、姜、葱、蒜等,尤以花卉型香为特色,如珠兰、茉莉、桂花、杏仁、松针、薄荷、金橘、茶叶、白菊、玫瑰等等。清香暗袭贵在含蓄,没有痛快淋漓之乐,但有幽赏自得之趣。在宴席中注重调节,味不雷同,浓味点缀一二,穿插于清淡之中。味型对比明快、跌宕多姿。(www.daowen.com)

淮扬菜点味纯而不杂,一碗自成一味,真正做到了味味有别,层次分明,主辅有致。不强烈刺激味感,于清新中见奇谲,从而使菜点可食性最佳达到南北相宜、老少同嗜的无限境界。

顾仲云:“饮食之道,所尚在质,无他奇谲也。”(《养小录》)除了上述特色,淮扬菜系在组配、刀工、火候、造型方面的特点都大致与其他菜系具有相似性。总的特点是相比较而言的,具有更为细腻的刀法,精巧的食雕,严谨的法度和更为典雅精细的菜式和点心造型。在本质上,淮扬菜系由上述方面反映了“清淡平和”主体风味的倾向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