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贵州布政司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明代贵州布政司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六章贵州布政司贵州布政使司是在明代十三省中设置最迟的。永乐十一年二月辛亥起开始筹设贵州布政司 ,以加强对当地的管理。初设的8府均位于贵州东部,这和设立布政司的始因有关。贵州布政司初设时,县只有思南府婺川县1县。下文考述崇祯四年之前贵州布政司的府州县沿革。十九年十二月改属广西布政司。二十七年仍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改属贵州布政司,当时“领长官司十来属” ,即贵竹、水东、中曹

明代贵州布政司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第十六章 贵州布政司

贵州布政使司是在明代十三省中设置最迟的。从洪武十五年(1382)设置贵州都司至永乐十二年(1414)贵州布政司的设立,当地的行政统辖比较复杂,或归四川、湖广、云南三布政使司,或由湖广、贵州、四川三都司的卫所进行管理,有着众多的实土卫所和土司

永乐十一年二月辛亥起开始筹设贵州布政司 (1),以加强对当地的管理。至十二年三月乙亥布政司下共设黎平、新化、石阡铜仁、乌罗、镇远、思州、思南8府 (2),原隶于四川布政司的贵州宣慰使司也改属于贵州布政司。这8府、1宣慰司和贵州都司的卫所一起构成了明代贵州省的雏形。

初设的8府均位于贵州东部,这和设立布政司的始因有关。永乐十一年之所以要设布政使司,就是因为东部的思南、思州2宣慰司互相攻杀,中央要“更置府州县,而立布政司总辖之” (3)。贵州的中、西部除贵州宣慰使司管辖的众多长官司地外,其余多归贵州都司卫所管辖。布政司俱用流官,府的官员则是流官与土官相参。贵州布政司初设时,县只有思南府婺川县1县。

永乐十二年之后,随着对贵州统治的逐步稳固,一些原隶于卫的州、安抚司改直隶于贵州布政司,而乌罗、新化2府则相继废入铜仁、黎平2府。至成化十二年(1476)之前,贵州布政司下直辖有黎平、石阡、铜仁、镇远、思州、思南6府,贵州宣慰使司,安顺、永宁、镇宁、普安4直隶州,以及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至明末,贵州新增了程番府、都匀府、平越军民府、安顺军民府。程番府后改为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又改为贵阳军民府。都匀、平越2府是在都匀军民指挥使司、平越等卫、播州宣慰司部分土地的基础上设置的。至崇祯四年(1631)之后,贵州布政司共有7府、3军民府、1宣慰使司、9属州、14县、76长官司。14县中的多数是弘治年间或万历以后添设,长官司则多是从元朝继承而来或是在明初设置。下文考述崇祯四年之前贵州布政司的府州县沿革。

一直到明末,贵州布政司的行政统辖体系都没有内地布政司那样完整、成熟,许多卫所的地位高于当地的府州县,“卫所为主,郡邑为客,缙绅拜表祝圣皆在卫所” (4)

(一)贵阳军民府(程番府、贵阳府参见)

成化十二年七月壬子分贵州宣慰司地置程番府,治程番长官司,领金筑安抚司和上马桥、大龙番、小龙番、程番、方番、韦番、卧龙番、洪番、小程番、卢番、罗番、金石番、卢山、木瓜、大华、麻响16长官司。府治本在今贵州惠水县,隆庆二年(1568)六月己卯移入布政司城,在今贵州贵阳市。隆庆三年三月丁未改府名为贵阳。万历十四年(1586)设新贵县、定番州,府下的16长官司改隶于定番州。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升为军民府。三十六年六月析置贵定县,三十九年改金筑安抚司为广顺州。崇祯四年十一月添设开州,此时,贵阳军民府下有州3、县2、长官司16。

新贵县(贵竹长官司参见),倚。洪武五年正月改元贵州等处军民长官司为贵竹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万历十四年二月丁丑改设为新贵县,改隶本府。治在今贵阳市。

贵定县,倚。万历三十六年六月戊午析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治在今贵阳市。

1.开州

崇祯四年十一月置。治在今贵州开阳县。

2.广顺州(金筑长官司、金筑安抚司参见)

洪武五年三月壬戌置金筑长官司,属四川行省。十年正月己亥改安抚司。十九年十二月改属广西布政司。二十七年仍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九年属贵州卫。正统三年(1438)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贵州卫下的木瓜、麻响、大华3长官司改归其下。成化十二年七月壬子与3长官司俱改直隶程番府。隆庆三年三月隶贵阳府。万历三十九年改置广顺州,改土归流。治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

3.定番州

万历十四年三月乙卯置州。领长官司16。治在今贵州惠水县。

程番长官司,倚。洪武五年三月壬戌置,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壬子属程番府,为府附郭。隆庆二年六月己卯府治移入布政司城。万历十四年三月乙卯程番长官司改属定番州。治在今惠水县南程番。

小程番长官司,元小程番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长官司,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壬子属程番府,隆庆三年三月隶贵阳府,万历十四年三月属定番州。治在今惠水县东北旧司。

上马桥长官司,洪武十五年六月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东北上马司。

卢番长官司,元卢番静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为卢番长官司。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东北卢番。

韦番长官司,元韦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五年六月改置为韦番长官司。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西南韦番。

方番长官司,元方番河中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为方番长官司。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南方番坡。

洪番长官司,元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为洪番长官司。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西南洪番。

卧龙番长官司,元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南卧龙。

小龙番长官司,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南小龙。

大龙番长官司,元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南大龙。

金石番长官司,元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西南下金石。

罗番长官司,元罗番大龙遏蛮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南罗番。

卢山长官司,元卢山等处蛮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隶属变迁同小程番长官司。治在今惠水县西南芦山镇。

木瓜长官司,元木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隆庆三年三月隶贵阳府,万历十四年三月乙卯属定番州。治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

麻响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隶属变迁同木瓜长官司。治在今长顺县西南麻响。

大华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隶属变迁同木瓜长官司。治在今长顺县西南代化。

(二)贵州宣慰使司

元置贵州宣慰使司,属湖广行省,司治在今贵州贵阳市。明朝洪武五年正月乙丑改属四川行省,九年六月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改属贵州布政司,当时“领长官司十来属” (5),即贵竹、水东、中曹蛮夷、龙里、白纳、底寨、乖西蛮夷、养龙坑、札佐、青山10长官司。正统三年八月原属于贵州卫的程番、上马桥、大龙番、小龙番、方番、韦番、卧龙番、洪番、小程番、卢番、罗番、金石番、卢山13长官司改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七月这13长官司又一起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贵竹长官司改为新贵县,改隶贵阳府。札佐、青山2长官司则于崇祯三年改为卫所,隶于贵州都司。崇祯三年之后,贵州宣慰司下余7长官司。

水东长官司,本元水东寨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水东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后废。永乐元年六月戊午复置,属贵州都司,寻又改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阳市东北水田。

中曹蛮夷长官司,本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正月乙丑改置中曹蛮夷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阳市西南中曹司。

龙里长官司,本元龙里等寨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州龙里县。

白纳长官司,洪武五年并元茶山、白纳等处长官司入中曹蛮夷长官司,永乐四年五月壬子置白纳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

底寨长官司,本元底寨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南底寨。

乖西蛮夷长官司,本元乖西军民府,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年六月戊午复置,属贵州都司,寻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乖西司。

养龙坑长官司,本元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在今息烽县东北养龙。

札佐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改置敷勇卫,属贵州都司。治在今贵州修文县东北札佐。

青山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青山、远地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改置于襄守御千户所。治在今贵州息烽县青山乡九庄。

贵竹、程番、上马桥、大龙番、小龙番、方番、韦番、卧龙番、洪番、小程番、卢番、罗番、金石番、卢山14长官司详见贵阳军民府。

(三)安顺军民府(安顺州、安顺直隶州)

元安顺州,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四川布政司普定府。十八年七月己巳普定府废,州改直隶四川布政司,十九年起领宁谷寨、西堡、十二营、康佐、慕役、顶营6长官司。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乙丑州与6长官司改属贵州都司普定卫。永乐年间设有土知州。

正统三年八月癸丑安顺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宁谷寨、西堡2长官司仍隶于州。州原治在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成化中徙州治于普定卫城,即今安顺市。

万历三十年九月辛巳 (6)升州为安顺军民府,镇宁直隶州及其下十二营、康佐2长官司,永宁直隶州及其下慕役、顶营2长官司,以及普安直隶州俱改属府下。府下共3州、6长官司,结构如下。

直隶长官司:宁谷寨长官司、西堡长官司。

州及辖长官司:镇宁州——十二营长官司、康佐长官司,永宁州——慕役长官司、顶营长官司,普安州。

宁谷寨长官司,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仍来属安顺州,万历三十年九月起隶于安顺军民府。治在今安顺市东南宁谷。

西堡长官司,建置年代、隶属变化同宁谷寨长官司。治在今贵州六枝县北。

1.镇宁州(镇宁直隶州参见)

元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以火烘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四川布政司普定府,十八年七月己巳升为直隶州,直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乙丑州改属贵州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癸丑州直隶贵州布政司,领十二营、康佐2长官司。万历三十年九月改属安顺府。州治原在今贵州紫云自治县西南火烘,后侨治普定卫城,即今安顺市,嘉靖十一年(1532)六月丙午徙州治安庄卫城,即今贵州镇宁自治县。

十二营长官司,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改属镇宁州。治在今镇宁自治县北桂家一带。

康佐长官司,建置年代、隶属变化同十二营长官司,治在今紫云自治县西南火烘罗黎寨。

2.永宁州(永宁直隶州参见)

元以打罕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四川布政司普定府。十八年七月己巳升为直隶州,直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乙丑属贵州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癸丑直隶贵州布政司,领慕役、顶营2长官司。万历三十年九月改属安顺府。州治原在今贵州关岭自治县永宁北,嘉靖十一年六月移至今关岭自治县,万历四年移于今贵州晴隆县,天启年间移治今关岭自治县永宁。

慕役长官司,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隶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来属。治在今关岭自治县西南花江。

顶营长官司,建置年代、隶属变化同慕役长官司。治在今关岭自治县西顶营。

3.普安州(贡宁安抚司、普安安抚司、普安直隶州参见)

建文中置贡宁安抚司,属普安军民府。永乐元年正月甲辰改普安安抚司 (7),属四川布政司。十三年十二月改为州,直隶贵州布政司。万历三十年九月属安顺府。治本在今贵州盘县西北大屯,万历十四年二月徙治普安卫城,即今盘县。

(四)都匀府(都匀安抚司参见)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戊申置都匀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十月丙寅改为都匀卫,属贵州都司。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永乐十七年所属都匀、邦水、平浪、平洲六洞、合江洲陈蒙烂土、丰宁、九名九姓独山州7长官司改属贵州布政司,寻还属。弘治七年(1494)五月戊申置都匀府于卫城,除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升为独山州外,原平越卫麻哈长官司升为州,与乐平、平定长官司一起改隶于都匀府。府治在今贵州都匀市。此后,府一直领州2、县1、长官司8,结构如下。

直隶长官司:都匀长官司、邦水长官司、平浪长官司、平洲六洞长官司。

州及属县、长官司:麻哈州——乐平长官司、平定长官司,独山州——清平县、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丰宁长官司。

都匀长官司,元为都匀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更名为都匀长官司,属都匀安抚司,洪武二十三年后相继属都匀卫、都匀军民指挥使司。永乐十七年改直隶贵州布政使司,寻还属都匀军民司。弘治七年五月起属都匀府。治在今都匀市东南都匀司。

邦水长官司,元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十六年更名为邦水长官司。在明代的隶属变化同都匀长官司。治在今都匀市西北。

平浪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隶属变化同都匀长官司。治在今都匀市西南平浪。

平洲六洞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隶属变化同都匀长官司。治在今贵州平塘县。

1.麻哈州(麻哈长官司参见)

洪武十六年置麻哈长官司,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戊申升为麻哈州,改属都匀府。州设有土官,州治在今贵州麻江县下司镇。领长官司2。

乐平长官司,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置,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属都匀府麻哈州。治在今麻江县乐坪。

平定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改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来属都匀府麻哈州。治在今麻江县东南平定。

2.独山州(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参见)

洪武十六年置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十九年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起属都匀卫,永乐十七年属贵州布政司,寻还属。弘治七年五月升为独山州,属都匀府。州设有土官,州治在今贵州独山县。领县1、长官司2。

清平县(清平长官司参见),本清平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改为县,初属麻哈州,后改属独山州。治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清平镇。

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十九年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起属都匀卫,永乐十七年属贵州布政司,寻还属。弘治七年五月属州。治在今贵州三都自治县西南烂土乡。

丰宁长官司,洪武二十三年置,属都匀卫。永乐十七年属贵州布政司,寻还属。弘治七年五月属州。治在今贵州独山县西南上司。

(五)平越军民府(www.daowen.com)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置平越军民府于平越卫城,属贵州布政司。领州1、县3、长官司2。府治在今贵州福泉县。《明史》卷46《地理志七》将清平卫、兴隆卫也归入平越军民府下,但《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 (8)记平越军民府时并未记有2卫,且在明代历史上没有其他卫隶于府的记载,盖2卫在平越军民府境内,《明史》卷46《地理志七》误以2卫隶于平越军民府。《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记安化县隶于平越府,此时安化县尚未设立,且万历三十三年设的安化县属于思南府,《神宗实录》的记载有误。

黄平州(黄平安抚司参见)

洪武七年十一月置黄平安抚司,属四川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州,改属平越军民府。治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旧州镇。

余庆县(余庆长官司参见),洪武十七年置余庆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改属黄平州。治在今贵州余庆县。

瓮安县(瓮水安抚司参见),洪武初置瓮水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改属黄平州。治在今贵州瓮安县。

湄潭县,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播州湄潭地置,属黄平州。治在今贵州湄潭县。

凯里长官司(凯里安抚司参见),嘉靖八年二月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凯里安抚司,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属黄平州,三十五年六月壬子改为长官司。治在今贵州凯里市。

杨义长官司,洪武初置,属平越卫。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属黄平州。治在今贵州福泉市西杨仪。

(六)黎平府

本为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二年三月乙亥置黎平府于五开卫城,属贵州布政司,领福禄永从、潭溪、八舟、洪州泊里、曹滴洞、古州、西山阳洞7长官司。宣德九年(1434)新化府废,其下所领的湖耳等7长官司俱归黎平府。正统六年福禄永从长官司改为永从县。此后府一直领县1、长官司13。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己酉府改属湖广,三十一年四月己酉还属贵州。府本与五开卫同治,弘治十年南迁稍许,都在今贵州黎平县。

永从县(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参见),本元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洪武中改置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改属黎平府。正统六年九月乙巳改为永从县。治在今黎平县永从。

潭溪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元潭溪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改属黎平府。治在今黎平县东北潭溪。

八舟蛮夷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八舟军民长官司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黎平府。治在今黎平县北八舟。

洪州泊里蛮夷长官司,洪武初改元洪州泊里军民长官司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黎平府。治在今黎平县东南洪州。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洪武初改元曹滴等洞军民长官司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黎平府。治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朝利村。

古州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元古州八万洞军民长官司改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黎平府。治在今黎平县西北罗里。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黎平府。治在今从江县东南西山镇顶洞村。

新化蛮夷长官司(新化府参见),洪武三年正月改元新化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置新化府于此,领湖耳、亮寨、欧阳、新化、中林验洞、龙里6蛮夷长官司和赤溪湳洞长官司。宣德九年十一月,府废,以所领俱属黎平府。治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新化。

湖耳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元湖耳洞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宣德九年十一月府废,改属黎平府。治在今锦屏县东南姜桥村。

亮寨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置八万亮寨蛮夷长官司,其后设废、隶属变化同湖耳蛮夷长官司。治在今锦屏县东南亮司。

欧阳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元欧阳寨长官司置,其后设废、隶属变化同湖耳蛮夷长官司。治在今锦屏县东南欧阳。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甲辰复置。十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改属黎平府。治在今锦屏县西南钟灵。

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变迁同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治在今贵州剑河县南明村。

龙里蛮夷长官司,变迁同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治在今锦屏县西南隆里司。

(七)思南府(思南宣慰司、思南宣慰使司参见)

元末地属湖广行省,洪武四年设思南宣慰司,改属四川行省。五年六月改属湖广行省。六年十二月乙卯升为思南道宣慰使司,仍属湖广行省,后属湖广布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乙亥改为思南府,属贵州布政司,领水德江、蛮夷、思印江、沿河祐溪4长官司和婺川县。正统三年五月朗溪蛮夷长官司又改属本府,弘治七年六月思印江长官司改为印江县,万历三十三年水德江长官司改为安化县。明末府领县3、长官司3。初治在今贵州镇远县,洪武二十三年迁至水德江,即今贵州思南县,隆庆四年三月乙酉徙治平溪卫,即今贵州玉屏自治县,寻复迁今思南县。

安化县(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参见),倚。本为水特姜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改为水德江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县,以原水德江长官司张氏为土县丞。治在今思南县。

婺川县,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五年属镇远州。十七年后仍属思州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思南府。治在今贵州务川自治县。永乐初曾设有土官知县,后改用流官。

印江县(思印江长官司参见),明初为思印江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弘治七年六月丁丑改为印江县,以原长官司土官为土县丞。治在今贵州印江自治县。

蛮夷长官司,倚。洪武七年十月庚申置,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治在今思南县城西。

沿河祐溪长官司,洪武七年十月庚申置,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思南府。治在今贵州沿河自治县。

朗溪蛮夷长官司,洪武七年十月庚申置,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庚申乌罗府废,长官司改属思南府。治在今印江自治县东朗溪。

厥溪蛮夷长官司,洪武七年十月庚申置,属思南宣慰使司,寻废。治在今思南县城西。

洪安长官司、化济长官司,明初置,属思南宣慰使司。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丙辰革。在今思南县附近。

镇远州、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施秉蛮夷长官司、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铜仁长官司、省溪长官司、提溪长官司、大万山长官司、乌罗长官司、答意长官司、治古寨长官司、平头著可长官司明初一度属思南宣慰司,详见镇远府、铜仁府。

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洪武十七年五月前属思南宣慰使司,后改直隶四川布政司。详见“四川布政司”。

(八)思州府(思州宣慰司参见)

洪武二年六月思州土官向明朝廷进贡 (9),思州宣慰司当设于此时,隶湖广行省。永乐十二年三月乙亥改为府,属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4。治在今贵州岑巩县。

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倚。洪武六年置,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五年省入黄道溪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复置,属府。治在今岑巩县。

都素蛮夷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属府。治在今岑巩县西北都素司。

施溪长官司,元施溪样头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名,属湖广沅州卫,“六年改隶思州宣慰使司” (10)。永乐十二年三月属思州府。治在今贵州铜仁市漾头。

黄道溪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黄道溪野溪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隶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治本在今贵州玉屏自治县北茅坡,洪武二十五年迁于今万山黄道。

葛彰葛商长官司、龙泉坪长官司、石阡长官司、苗民长官司一度属思州宣慰司,见石阡府。

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5长官司洪武年间一度属思州宣慰司,见镇远府。

婺川县,洪武十七年至永乐十二年三月属思州宣尉司,见思南府。

(九)镇远府(镇远州、镇远直隶州)

洪武四年降元镇远府为镇远州,属思南宣慰司。五年六月直隶湖广行省,后隶湖广布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乙亥置镇远府于州治,属贵州布政司,领偏桥、邛水十五洞、臻剖六洞横坡等处3长官司,镇远州,以及镇远州所领镇远溪洞金容金达、施秉2长官司。正统三年五月丁亥省州入府,其下2长官司改直隶于府,后改为镇远、施秉2县。镇远府设有土官,府治在今贵州镇远县。

镇远县(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参见),倚。本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洪武二年二月置,后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镇远府镇远州。正统三年五月丁亥改直属镇远府。弘治七年十月乙未改为镇远县。治在今镇远县。

施秉县(施秉蛮夷长官司参见),本施秉蛮夷长官司,洪武五年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镇远州。正统三年五月丁亥改直属镇远府。正统九年七月改为施秉县,天启元年(1621)四月省,崇祯四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贵州施秉县。

偏桥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本府。治在今施秉县东偏桥。

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5长官司参见),洪武五年改元邛水县置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5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以团罗、得民、晓隘、陂带4司并入邛水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镇远府。治在今贵州三穗县司前村。

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臻剖、六洞、横坡3长官司参见),本臻剖、六洞、横坡3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镇远卫,后并为1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治在今施秉县西北。

(十)铜仁府

永乐十一年二月乙亥置铜仁府,领铜仁、省溪、提溪、大万山4长官司。正统三年五月乌罗府废,其下乌罗、平头著可2长官司改属铜仁府。万历二十六年铜仁长官司改为县。此后府领县1、长官司5。府治在今贵州铜仁市。

铜仁县(铜仁长官司参见),倚。洪武初,改元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铜仁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隶于铜仁府。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庚午改为铜仁县。治在今铜仁市。

省溪长官司,洪武初改元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为省溪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铜仁府。治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北省溪。

提溪长官司,洪武初改元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为提溪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铜仁府。治在今江口县西南提溪村。

大万山长官司,洪武初改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为大万山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铜仁府。治在今贵州万山。

乌罗长官司(乌罗府参见),洪武初改元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为乌罗长官司,属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置乌罗府,领朗溪蛮夷、乌罗、答意、治古寨、平头著可5长官司。正统三年五月庚寅府与答意、治古寨2长官司废,乌罗、平头著可2长官司改属铜仁府,朗溪蛮夷长官司改属思南府。乌罗府及乌罗长官司治在今贵州松桃自治县西南乌罗。

平头著可长官司,洪武七年十月庚申改元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平头著可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府废,改属铜仁府。治在今松桃自治县平头村。

答意长官司、治古寨长官司,俱永乐三年七月置,《太宗实录》卷44永乐三年七月丁酉记2司“隶贵州宣慰司”、《明史》卷46《地理志七》记2司“属贵州宣慰司”,但是2司距贵州宣慰司很远,且周围的长官司俱隶于思南宣慰司,2司应也属于思南宣慰司,《明史》和《太宗实录》的记载应误。永乐十二年三月二司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俱与府同废。2司在今松桃自治县境。

(十一)石阡府

本为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二年三月置石阡府,领石阡、龙泉坪、苗民、葛彰葛商4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龙泉坪长官司改为龙泉县。府治在今贵州石阡县。

龙泉县(龙泉坪长官司参见),洪武七年七月戊辰置龙泉坪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改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改为龙泉县,以原长官司头目为土县丞。治在今贵州凤冈县。

石阡长官司,倚。洪武初改元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为石阡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为石阡府治。治在今石阡县。

苗民长官司,洪武七年十月庚申置,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治在今思南县塘头镇北尧民里。

葛彰葛商长官司,洪武中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治在今石阡县西河坝场。

【注释】

(1) 《太宗实录》卷137。

(2) 《太宗实录》卷149对隶于各府的县、长官司有明确记载。

(3) 《太宗实录》卷137永乐十一年二月。

(4)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5。

(5) 嘉靖《贵州通志》卷上。

(6) 《神宗实录》卷376。

(7) 《太宗实录》卷16。

(8) 《神宗实录》卷358。

(9) 《太祖实录》卷43。

(10)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4《公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