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庆阳红色印记:西峰区革命遗址回顾

庆阳红色印记:西峰区革命遗址回顾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峰区革命遗址遗迹概述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坐落在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属黄土高原沟壑区。3月,西峰县委撤销。西峰党史资源独特,革命遗址遗迹较多。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峰区将在开发利用独特宝贵的党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资政育人作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庆阳红色印记:西峰区革命遗址回顾

西峰区革命遗址遗迹概述

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坐落在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邻合水,西连镇原,北接庆城,南接宁县、泾川。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421米,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97万亩。地形呈一扇形,南北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乡镇为中心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西峰是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区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17个社区;人口32.75万人,有汉、回、藏、苗、壮、满、蒙古、朝鲜等12个民族。其中城市人口约12万人。

1935年至1949年,西峰为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机关驻地。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为全区留下了宝贵丰富的党史资料。

1929年下半年,根据陕西省委指示,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员到陇东地区搞兵运,从此陇东便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2年1月、1933年9月,温泉赵文魁、什社朱秉才等进步青年先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峰境内的早期党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从陕西商州洛南开赴驿马关驻防,中央红军教导师从环县木钵移驻庆阳县城。中共陕甘宁省委的工作重心从陕甘宁苏区转移到陇东国民党统治区。1937年春,陕甘宁省委在西峰建立了联络处。中共庆阳县委批准成立了驿马关中心区委,下辖义门、马原子、王原子、什社、桐川5个区委。义门、什社两个区委是西峰境内的早期党组织

为了加强对陇东国统区党组织的领导,1937年8月,中共陇东特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峰工作委员会,对外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西峰办事处,段德彰任办事处主任。西峰工委成立以后,充分利用办事处的合法地位,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立抗日民众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募捐活动,扩大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经过工委的努力,西峰的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兴起,党的政治影响也随之扩大。1939年1月,中共西峰工委改称县委。(www.daowen.com)

1939年后,国民党在其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在全国各地大搞磨擦,限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活动。1939年1月至12月,国民党第三行政公署专员钟竟成先后策划挑起两次震惊全国的陇东磨擦事件,共产党和八路军工作人员被大肆逮捕、关押、甚至杀害。西峰县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保存力量,于1940年1月将机关驻地迁至驿马关,只留少数工作人员继续坚持工作。3月,西峰县委撤销。

解放战争时期,整个陇东地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在西北地区较量的主战场之一。西峰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基地,党政军要员亲临,军宪特常驻。1947年春,胡宗南调集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青海马步芳从西边向陇东各县进兵,两个多月里,陇东很快沦陷,西峰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48年5月,取得西府战役胜利的西北野战军在回军途中和国民党部队在屯字肖金一线展开激战,双方伤亡巨大,战后当地人民掩护伤员,掩埋牺牲的战士。1955年,经民政部门倡议,修建了肖金南李烈士陵园。

1949年7月27日,随着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驻西峰的国民党军队及党政特要员仓皇西逃,西峰遂告解放。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西峰军事管制委员会从庆阳县玄马进驻西峰,对西峰进行军事接管。8月,设立西峰市。

西峰党史资源独特,革命遗址遗迹较多。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峰区将在开发利用独特宝贵的党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资政育人作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