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神烈山碑的来历与明孝陵·石刻卷有关

神烈山碑的来历与明孝陵·石刻卷有关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额篆刻“圣旨”二字,碑身浅刻阴文“神烈山”三个大字。这种意见当即被年仅14岁的朱厚熜断然否决。嘉靖十年二月,为了封生父的显陵为“纯德山”,明世宗先追封祖陵为“基运山”、皇陵为“翔圣山”,而考虑到孝陵亦宜同体,所以诏改“钟山”为“神烈山”。

神烈山碑的来历与明孝陵·石刻卷有关

二、神烈山碑的来历

神烈山碑位于现下马坊东南,因明世宗于嘉靖十年(1531)二月下诏改“钟山”为“神烈山”所立。原有石质碑亭一座,现仅存四柱石基及部分残石构件。碑额篆刻“圣旨”二字,碑身浅刻阴文“神烈山”三个大字。东侧刻“嘉靖十年岁次辛卯秋九月吉旦”13字;西侧刻“南京工部尚书臣何诏、侍郎臣张羽立”。碑高4米,宽1.4米,厚0.73米。坐北朝南

神烈山碑

明世宗嘉靖像(www.daowen.com)

明世宗嘉靖皇帝因何下诏改“钟山”为“神烈山”呢?这还得从嘉靖皇帝的身世说起。明世宗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1507)秋八月,他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宪宗(朱见深)的孙子。宪宗生有十子,长子为孝宗(朱祐樘),兴献王为其第四子。弘治七年(1494)朱祐杬受封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县),正德十四年(1519)过世,12岁的朱厚熜承袭王位。原本朱厚熜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湖北钟祥做他的藩王,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他那位除了对做皇帝,什么都感兴趣的皇兄武宗驾崩而改变。嬉戏荒唐大半生的武宗既无子又无弟,太祖所立的明代皇位继承制度至此显现出无奈的缺憾,而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由朱厚熜入缵大统之日开始了。明代皇位继承制度规定嫡长继承,即“先嫡后长、兄终弟及”,不过此处的“兄终弟及”指的是同父兄弟,而异父兄弟继承导致的麻烦是认谁为皇考(即皇父)。朝廷大臣的主流意见是按礼制朱厚熜当尊孝宗朱祐樘为皇父,而不能尊其生父朱祐杬,简而言之,朱厚熜算是过继给朱祐樘做儿子。这种意见当即被年仅14岁的朱厚熜断然否决。

此后的明世宗为了生父的地位与群臣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历时20年之久,史称“大礼议”之争。在此期间,嘉靖皇帝处心积虑地进行一系列称号、礼制、庙制、祭祀等方面的革新,其目的无非是通过多方面的渐进改革抬高自己生父的地位。

嘉靖十年二月,为了封生父的显陵为“纯德山”,明世宗先追封祖陵为“基运山”、皇陵为“翔圣山”,而考虑到孝陵亦宜同体,所以诏改“钟山”为“神烈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