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介绍

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其研究对象也只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被压缩在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内。这个定义无疑把考古学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古代。中国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除了受到时间的制约外,还受到艺术品自身特征的限制。

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介绍

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其研究对象也只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被压缩在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内。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这个定义无疑把考古学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古代。在历史学界,中国古代史一般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界。中国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到1840年,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进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考古学定义中的古代,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年代上有较大的偏差。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C·哥伦布(约1451—1506)发现新大陆(1492)。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28]。中国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年代下限受考古学年代范围的制约,也应该在明朝末年。

正如布鲁斯·坎格尔在《时间与传统》一书中所论述的:“考古学有三个目的:重建文化史;重建史前文化形态;解释文化过程。”[29]考古学家的工作和研究重点在史前时期。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有关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资料来书写完成的。中国考古学相比于西方欧美的考古学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中国地域辽阔,地下埋藏丰富,具有自史前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脉络明晰的发展序列;其次,中国具有以汉民族为主体,兼顾各兄弟民族文化传统的浩繁的古代文献资料;最后,中国古代的厚葬习俗,虽历经墨、儒、道、佛等提倡节俭的多次冲击,却一直被延续下来。因此,中国的考古学不但强调与“民族学或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一道,是人类学之广阔领域的组成部分”[30],更是把考古学纳入历史的范畴,成为“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1]。在近代考古学被引入中国以前,史学家、经学家运用文献资料考证古代历史记载,近代考古学则是用经过科学调查和发掘的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历史,古代文献与实物资料可以互相佐证,共同研究人类社会走过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其下限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都要迟,这与中国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和历史源远流长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中国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除了受到时间的制约外,还受到艺术品自身特征的限制。艺术的种类很多,张道一先生在《谈我国的艺术教育和对艺术学框架的思考》一文中,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把艺术分为十大门类:①美术(造型艺术,主要诉诸视觉)。包括绘画(国画油画版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雕塑建筑(园林)、书法摄影艺术等。②设计艺术。是从美术中分化出来的一门艺术,包括传统工艺、工业艺术设计、视觉媒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③音乐(主要诉诸听觉)。包括声乐、器乐、歌剧等。④戏剧(综合艺术)。包括话剧、活报剧、戏剧小品等。⑤戏曲(综合艺术)。包括京戏、各种地方戏等。⑥电影(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综合艺术)。⑦电视(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综合艺术)。⑧舞蹈。包括独舞、双人舞、芭蕾舞、集体舞、舞剧和交谊舞等。⑨曲艺。包括各种说唱艺术形式,如相声、大鼓、评书等。⑩杂技。这十大艺术门类,基本上囊括了当今艺术世界存在的所有艺术现象,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新的综合性的艺术品种必将产生。

由于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仅限于古代,这样,一方面,体现现代科技和艺术成就的电影、电视、摄影艺术以及设计艺术中的工业艺术设计、视觉媒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门类便被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另一方面,时间性、时空性和表现听觉的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也由于时过境迁,逐渐丢失了各自的艺术语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音区以及音色、力度、密度等要素,舞蹈的手势、身段、步法、眼神等要素,由于过于依赖人的参与和时间的约束,随着乐曲的失传和表演者的死去,当时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将不可能再现。但是这些动态的时间性艺术形式,却被作为造型艺术的表现题材,静态地展示出来,在古代绘画、雕塑和传统工艺品中,留下了昔日辉煌的痕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经住了自然环境和时间考验的质地坚硬且不容易腐朽的由历代工匠艺术家创造的造型艺术品,即美术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传统工艺美术品等。它们都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创作的具有实在的三维空间或平面,可视的、静态的艺术形象,以至于夏鼐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提到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特殊分支,而没有把范围扩大到艺术考古学。

由于制作美术品的材料各不相同,有些材料的质地较软,容易腐烂变质,不能长久保存,如木、纸、丝帛等,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因而弥足珍贵;另一些质地坚硬的陶瓷玉石金属制品,则经历了岁月长河的冲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为此,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各具特色: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作品,虽然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发展道路和方向,但由于书画作品的材料或为纸张、或为丝帛,极不容易在人类废弃的遗址和埋葬的墓地中幸存下来,只有在那些碑刻、墓志铭以及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中能部分地窥视到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概貌。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雕胜于塑,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玉雕艺术便已出类拔萃,但远没有绘画艺术发达,“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32]。雕塑品的种类多见玉雕、石雕和陶塑、瓷塑、泥塑以及金属雕塑制品。竹木牙雕类较少见。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由于是砖瓦土木结构,在风吹雨打、战乱兵火中严重毁损,但其特色能从古代的雕塑艺术中,尤其是历代的模型明器中有较多显示。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由于直接关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品质上毫不逊色,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隐含着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美术的物质性、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的特征,是使古代美术品历经成千上万年的风风雨雨遗留下来的基础。追溯艺术起源、研究古代艺术发展规律的资料,必然由形象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古代美术品提供。

注释

[1]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96-97.

[3]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6(1):8.

[4]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M].杜章智,王以铸,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472.

[5]莫卡冈.艺术形态学[M].凌继尧,金亚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55-56.

[6]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3.

[7]阿布拉姆斯.镜与灯[M]//王岳川.艺术本体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23.

[8]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72.

[9]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

[10]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8.

[11]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4.

[12]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3.

[13]王朝闻.神与物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22.

[1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www.daowen.com)

[15]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7.引自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M].曹葆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8.

[16]王朝闻.神与物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235.

[17]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M].曹葆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36.

[18]章韶华,王涛.需要创造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45.

[19]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5-16.

[20]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34.

[2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5.

[22]程长新,王文昶,程瑞秀.铜器辨伪浅说[J].文物,1989(8):36.

[23]杨新.商品经济、世风与书画作伪[J].文物,1989(10).

[24]易漫白.考古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9.

[25]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2.

[26]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608.

[27]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608.

[28]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2.

[29]布鲁斯·坎格尔.时间与传统[M].蒋祖棣,刘英,译.王宁,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6.

[30]布鲁斯·坎格尔.时间与传统[M].蒋祖棣,刘英,译.王宁,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8.

[3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2.

[3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