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宝彩陶艺术鉴赏——鹳鱼石斧图展示

国宝彩陶艺术鉴赏——鹳鱼石斧图展示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鹳鱼石斧图》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鹳鱼石斧图》就是艺术家对当时农耕和鱼猎经济的真实写照。我们之所以把《鹳鱼石斧图》说是中国最早的陶画而不称为图案,其含意也正是如此,因为这幅陶画已经具备了中国画最基本的要求。

鹳鱼石斧图——远古的绘画珍品

HEYUSHIFUTU——YUANGU DEHUIHUAZHENPIN

2025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鹳鱼石斧图》在绘画史上,不仅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图的创作很注意通过细部处理,强调表现对象在运动中的姿态以及它们生活的某种状态。创作者似乎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情感才去作画的,通过这些动物的形象传达某种神情,以唤起观者的联想。

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人们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人们用石斧防御猛兽袭击,保护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对石斧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画面上的石斧是经过作者精心艺术加工处理的,它不是简单地静物写生。真实情况,石斧只能随意平放,不会自然竖立。作者让石斧巍然屹立在画面右边,斧刃朝向外边,形象严肃,一丝不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赋予灵性,人格化了,它已经成为氏族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了。画面上的水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鹳,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是鹭。不管是鹳还是鹭,都是能给原始氏族带来欢乐、吉祥的益鸟。鹳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欢乐、丰收。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

这幅彩陶画极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的一个特写镜头。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以及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寓意。图中的鹳直接用色彩平涂形体,而鱼、斧则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用粗浓的线条勾勒轮廓,用转折、起伏、刚柔相济的描绘,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与神情,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

《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鹳鱼石斧彩陶瓮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我们再来从不同的侧面推测一下图画的涵义: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https://www.daowen.com)

《鹳鱼石斧图》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纹饰绘画与器物密切结合,而物象绘画与器物形状基本脱节,绘画的独立性增强了。整幅作品中,鹳、鱼、石斧的描绘极具绘画性。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它仅仅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在这里,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体现。

珍品彩陶欣赏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肢体纹豆

《鹳鱼石斧图》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具有以下特色:作者根据石斧、鹳、画的不同形象、内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把表现对象的形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用黑色线条准确地勾勒出石斧的真实形象,并赋予它灵性,把它人格化,让它巍然屹立在画面上。从这样的构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

《鹳鱼石斧图》的绘画艺术,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图案向物象绘画的发展,拉开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西安半坡、甘肃马家窑、陕西临潼等地,出土了大量彩陶,纵观其图形有动物、人面、鱼、鹿、双鱼纹、几何图形等。从彩陶纹饰上来看,仍属于在不同器形上美化陶器的装饰性图案。但是,绘画却不受器物形状的限制,而且具有明确的主题反映。原始社会时期的绘画,不仅仅是装饰陶器、表现自然现象的作用,也将其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深层次的内容予以透视,反映出某种真实的生活形象,与优美的构图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鹳鱼石斧图》就是艺术家对当时农耕和鱼猎经济的真实写照。这幅陶画没有背景,只有一鸟一鱼一石斧,可是一看就会把人带进2025年前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意境力量的所在。鹳和鱼没有明显的时代区别,而捆绑在棍棒上的石斧,就好像画家落款的年号一样,透视出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情境,准确地标志出了那个时代的符号,使人联想到在那苍茫的原野上,原始人群拿着石斧在紧张地耕作;在清清的小河边,站立着一群点点白鹳,突然一只老鹳叼起了一条大鱼,鱼儿还在无力地摆动着尾巴。这一生动的镜头被富有感情的画家,挥笔画了出来,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这就是《鹳鱼石斧图》陶画的主题思想。

我们之所以把《鹳鱼石斧图》说是中国最早的陶画而不称为图案,其含意也正是如此,因为这幅陶画已经具备了中国画最基本的要求。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即史前时期,就放射出奇光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