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期西班牙文学史:学术历程总结

新时期西班牙文学史:学术历程总结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章的第一节,概述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情况,介绍一般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此后较为著名的文学史版本还有董燕生版的《西班牙文学》、沈石岩版的《西班牙文学史》和陈众议版的《西班牙文学简史》。孟复的《西班牙文学简史》1982年1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算作中国西班牙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班牙文学史。

新时期西班牙文学史:学术历程总结

一、世界文学史中的西班牙文学研究

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等编写的《欧洲文学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卷于196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章中已有论述。下卷完成于1965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原因,拖到1979年才最终出版,但上卷中还略有提及的西班牙文学到下卷中已不见踪影。杨周翰等在《欧洲文学史》中对西班牙文学作了弱化处理,当然首先是在欧洲文学的整个大环境中,英法德意俄等国的文学的确是成果更为丰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我国对西班牙的文学研究远比对一些主要国家文学的研究不足,这样就使得文学史的编写缺乏足够的资料和充分论述的基础。

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于1985年出版,之后被一版再版,也是外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从古至今欧美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时间的下限大致限定在1950年代,对于这两三千年间欧美文学史上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都按时间的先后一一作了论述。每一章的第一节,概述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情况,介绍一般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整本书的特点是较为简明扼要,并没有把文学史的面铺得太广,每章只突出介绍一个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求精而不求齐全。

然而西班牙文学也并没有在《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占重要部分,仅仅在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有相对详细的论述。第三章第一节概述中除时代背景介绍以外,国别文学概述包括意、德、法、西、英五国,其中关于西班牙文学的部分,主要介绍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始祖《小癞子》以及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和他的代表作《羊泉村》,以内容介绍为主,并无深入分析。在此章的时代代表作家介绍中,塞万提斯居其中一节。分两部分对塞万提斯进行介绍分析:其一是生平和创作,介绍了塞万提斯的历史剧《努曼西亚》、短篇小说《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巴尔纳斯游记》以及《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集》等作品;其二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对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都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总结道:“以文艺复兴为起点的欧洲近代小说,真正着力刻画塑造人物典型的,可以说是从《堂吉诃德》开始。”“《堂吉诃德》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塞万提斯可说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对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有深远的影响。”[20]

朱维之编写《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时,已有杨周翰版《欧洲文学史》可以参考。事实上,在朱维之版文学史中是可以看到杨周翰版的影子的,但二者在编写体例,以及编写思想上还是有差异的。杨周翰版文学史更注重作品文学方面的意义,文本分析多于思想评价,也对作品在思想、文学方面的历史性的革新意义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而朱维之版文学史基本上只叙述了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倾向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进行明确论述,对文学特质,尤其是作为诗歌的特质,则进行了淡化处理。

还有一套重要的文学史是李赋宁任总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全书共三卷,从1999年到2001年,历时3年出齐。第一卷为“古代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二卷为“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第三卷为“二十世纪文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分为上下两册。可以看出,它的强调重点是“略古详今”,即给予近现代的文学以较多的篇幅。

从结构编排上来看,第一卷的前三章分别是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文学,这部分分析内容中,涉及到西班牙文学的,分别是英雄史诗《熙德之歌》、西班牙谣曲和戏剧《塞莱斯蒂娜》。从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开始,除了第一节仍然是概述之外,以下的分节均按国别文学进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其历史和地理位置上的天然联系,以及对文学分量的考量,始终被放在同一节中进行分析论述。体例沿袭杨周翰版《欧洲文学史》的形式,每节先对该节所论述的国家的文学时代背景、文学思潮情况、文学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之后选择该时代的代表作家、作品作进一步分析论述。与此前两部文学史相比,这部《欧洲文学史》中关于西班牙文学的内容相当详尽,不再局限于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事实上,基本上包罗了所有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仅详略有别而已。

原《欧洲文学史》只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20世纪文学基本没有涉及。新《欧洲文学史》大大扩充了内容,一直写到1980年代,材料新,范围广,其中关涉西班牙文学的部分也是如此。对20世纪的西班牙文学的介绍有很大的学术参考价值,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西班牙文学介绍以诗歌为主,20世纪二次大战后的则以小说、戏剧的介绍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该版文学史具体介绍了西班牙的“流亡文学”——这是在当代文学中颇受关注的文学类型。书中指出“虽然在相当多的作家身上政治观点使得他们有一致之处,但作为作家每个人有各自的文体,所以西班牙的流亡文学,尽管人数众多,但每个作家都是独具个性,缺乏共性”。[21]在此观点基础之上,该书对流亡文学中“独具个性”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

二、西班牙文学通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西班牙文学史学逐渐发展起来,但也多见于外国文学史或欧洲文学史中,直至1982年孟复版的《西班牙文学简史》出版,中国才算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班牙文学史。此后较为著名的文学史版本还有董燕生版的《西班牙文学》、沈石岩版的《西班牙文学史》和陈众议版的《西班牙文学简史》。

孟复的《西班牙文学简史》1982年1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算作中国西班牙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班牙文学史。整本书分为中世纪、黄金时期和近代三编,从西班牙语形成时期开始一直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读者勾画了西班牙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

由于篇幅的限制,也由于研究资料的不足,孟复在每个文学时期仅挑选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占据单独整节内容的仅有塞万提斯、洛贝·德·维加和加尔德隆这三个作家,其余的重要作家则被归入整个流派中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作为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简史”,该书的确很难面面俱到,但是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班牙文学史,它清晰的脉络和轮廓,为中国读者了解西班牙文学的概况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为此后其他学者撰写新的西班牙文学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仅从对沈石岩的影响中,就可见一斑。(www.daowen.com)

董燕生版的《西班牙文学》1998年10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既是一部文学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散文集。董燕生别出心裁地用川流不息的河流比喻西班牙文学发源发展演化的过程:从“源头汩汩——西班牙文学的滥觞”一路发展至“大河汹涌”、“巨川澎湃”的黄金世纪,历经“蜿蜒流淌”的18世纪、“涟漪迭起”的19世纪,终于到达了“浪涛跌宕”、“奔腾浩荡”的20世纪。从内容上来看,首先,此版文学史注重作品文本分析。一般的文学史通常是对作品内容进行概要性介绍,然后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分析,而董燕生在此版文学史中直接引用了许多作品原文,一方面立足于原文进行文本分析,一方面用引文来印证他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更加直观也更加有理有据。其次,董燕生还注重总结不同时期的文学总体发展特征以及作家创作特征与趋势。比如,在论及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前浪漫主义的特征时,董燕生归纳道:“(1)认为感情和理智一样重要,因此,文学创作应与其他实用活动享有同等地位;(2)主张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尤其是痛苦悲伤,不必顾忌是否‘有伤大雅’;(3)对各种‘戒律’不以为然,不过尚未公开拒斥;(4)一反新古典主义的恬静意境,特别热衷于表现凄厉或骚动的场景,比如狂风暴雨、夜半墓地、鬼魂游荡等等。”[22]又如在论及“98年一代”作家群时,归纳了4点创作特点等。由此可见,董燕生版西班牙文学史的长处在于文本鉴赏与特征规律总结,由点及面。

沈石岩版《西班牙文学史》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沈石岩是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他年轻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名为“北京外国语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在校期间,他曾经修读过孟复开设的西班牙文学简史课程,受到了孟复很深的影响。但沈石岩版《西班牙文学史》更为全面地介绍了西班牙文学发生、发展、演化和流变的全过程,从12世纪前后的西班牙中世纪文学一直写到20世纪末期,是多版西班牙文学史中内容最完备的一版。

沈石岩版西班牙文学史最大的特点在于对20世纪西班牙当代文学的重视,留了相当大的篇幅给西班牙当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文学,沈石岩按“98年一代”、“14年一代”、“27年一代”这几个流派分类,分节论述各自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并点明三个流派之间文学思想的不同。此书专门辟出一章介绍西班牙内战后的流亡文学。沈石岩认为,“如果忽视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学现象,作为一部西班牙文学史就不够全面,何况西班牙内战后第一个十年里最好的西班牙戏剧不是发生在西班牙,而是在海外发展和上演”。他还说“流亡国外的剧作家的作品代表着1939—1949年的‘西班牙剧坛’并非言过其实”。[23]

该版文学史还加强了对1960年代之后的重要作家的介绍,尤其是关注到了西班牙的女性作家。回顾20世纪文学史,西班牙的女性作家并不少见,也有许多优秀作品问世,毋庸置疑,女性文学在西班牙是存在的,然而通常情况下她们只是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而不是评论界的,所以有关女性作家的评论文章明显少于男性作家的,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影响和重视。而沈石岩在第八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文学”中的“小说”这一节中,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一批在1960年代后活跃在西班牙小说界的女性作家,比如埃斯特尔·图斯克斯、索莱达·普埃尔托拉斯等,对她们的文学作品给予公允的评价,肯定了她们的成就。并且沈石岩在编写此版文学史时,考量到西班牙文学进入中国以来多年的译介传播情况,对国内读者熟知的一些作家着意少花笔墨,对国内读者认知比较生疏的作家介绍得相对全面详尽,为中国读者展现了更完整的西班牙当代文学风貌。

2006年还有一本西班牙文学史问世,就是陈众议、王留栓编写的《西班牙文学简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文学简史是成套的《外国文学简史》中的一部分,和上文提到的其他的西班牙文学史不同,这本书是普及知识性质的,提供的是西班牙文学发展的一般知识和发展概貌,面向的是一般的读者,而不是研究者。所以内容也比较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三、西班牙断代文学史研究

作为文学史研究的一部分,西班牙断代文学史研究也开始兴起,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是张绪华写的《20世纪西班牙文学》,此书1997年12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张绪华在引言中对20世纪以前西班牙文学的发展情况作了回顾介绍,之后分五章分别介绍“98年一代”、“27年一代”、第二共和国和内战时期的文学、战后文学以及佛朗哥政权结束后的文学。由于是断代史,用整本书的内容介绍一个世纪的文学,故相对来说空间较大,所以对作家和作品的介绍比较完整详细。每章以概述打头,之后每个重要作家单列一节,每时期的重要作家基本没有遗漏。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一部分的内容里,张绪华用一小节概述了“当代‘新小说’”,他认为:“纵观‘新小说’全貌,它充满生气,表达方式丰富完美,立意新颖奇特,写作技巧日臻成熟……由于这一新局面的出现,令很多素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欧洲国家不得不刮目相看,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和发展对繁荣西班牙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文化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24]对“新小说”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在论述中展望了西班牙文学的发展态势。其余部分的分析论述,则按照一般文学史的写作方式进行,内容也较为中规中矩。

另外一本值得关注的专著是2007年4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陈众议所编写的《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陈众议将西班牙文学的“黄金世纪”视为西班牙民族文学的兴盛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文坛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从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前夕切入,分章梳理西班牙民族文学的兴盛与演变,同时着重评析15世纪末至16、17世纪西班牙文坛的流派与思潮、作家与作品,相对全面地探讨了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文学的繁杂景象与重要流变。

全书共三编:第一编是引子,意在阐释“黄金世纪”的由来或源头种种;第二、第三编是重点,关涉西班牙古典文学极盛时期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家与作品、流派与思潮。这本书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研究方法,而是努力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并力求点面结合,即文本细读和整体把握、客观梳理和理论关照相结合。既有一般断代史、文学史的顺序,又不完全拘牵于时间。“瞻前顾后、上溯下延、繁简博约、捭阖纵横,全凭论述需要。”[25]

这本专著还对塞万提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虽不是对塞万提斯或《堂吉诃德》的研究专著,但在其论述内容中,对塞万提斯的研究占了第三编中整整一章的内容,是全书内容份额的五分之一,足见作者对塞万提斯的重视。与此前的相关研究论调不同的是,陈众议在此本书中明确了“戏拟骑士小说构成了《堂吉诃德》的基调”[26],把“戏拟骑士小说”的概念提上了台面。陈众议认为,塞万提斯让堂吉诃德的可笑滑稽与伟大崇高并存,而堂吉诃德性格中的这种内在的矛盾造成了小说的“悲剧中的喜剧效应”[27],成就了一种“含泪的笑”。[28]陈众议在此书中关于塞万提斯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深入探讨和研究了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问题,介绍了“塞学”的新发展。传统塞学认为塞万提斯是“忠诚于罗马教会”的“天主教作家”,其中根据之一就是他与教廷和王室之间的深厚渊源,并且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用以讽刺骑士小说的做法,正迎合了当时天主教会和西班牙王朝对骑士小说的禁令。而西班牙塞学家阿美里科·卡斯特罗基于对有关文本的比较分析,则认为,“塞翁并非虔诚的天主教徒,而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地地道道的人文主义作家’”。[29]陈众议在书中详细梳理了塞学界的不同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塞万提斯虽非‘官方作家’、‘教权意志的代言人’,却也不是‘善于伪装’的、‘地地道道的人文主义作家’,而是一个有着明显矛盾的时代的儿子”。[30]其作品达到的效果与前言,以及与其政治观、宗教观之间的大相径庭恰恰体现出作家的伟大,陈众议认为,“这也便是伟人之笔高于伟人,这也或可称作‘现实主义的胜利’”。[31]此外,陈众议还讨论了《堂吉诃德》的版本问题、批评与接受、人物形象的意义等问题,并且对研究者和研究成果较少的塞万提斯的诗歌、戏剧、短篇小说以及其他长篇小说进行了精练的评论。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世纪”在文学史上的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在文学创造方面,西班牙“黄金世纪”的作家引导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同时它还是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当代作家的拉美文学的源头。相较于原有相关研究的零散和泛泛而谈,像这样对西班牙某个时期的文学,尤其是对重要的“黄金世纪”做出如此周密深入的论述在国内尚属首次,无疑是填补了研究领域的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