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朝命运:从惩腐铁汉到吏治六条

王朝命运:从惩腐铁汉到吏治六条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莅任之后,再现反腐“铁汉”本色,强力推行“除残去秽”。紧接着曹操又开展“禁断淫祀”的整风运动,倡导“健康进步”的精神文明。曹魏代汉之后,曹丕继承曹操的反腐倡廉思路,以豫州刺史贾逵制定的“吏治六条”为蓝本,向全国推广,用法律规范来惩治腐败。“吏治六条”内容包括:其一,察民冤、疾苦、失职者。“吏治六条”与汉武帝的“刺史六条”相类似,意在遏制地方腐败,建立一个清廉公正的社会。

王朝命运:从惩腐铁汉到吏治六条

黄巾大起义之后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大分裂期——魏晋南北朝,超过三个半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纷争不息,可至少人们的内心深处还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天下共主”。魏晋南北朝则不然,虽说期间夹杂着西晋三十七年的短暂统一,但是中原陆沉,生灵涂炭,诸葛亮北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呼声早已成绝响。随着周边夷狄之民融入华夏,大一统的观念一度陷入迷惘混乱的状态。战争频仍,如同家常便饭。政权更迭,好似繁忙奔驰车马,毂交蹄劘。三个半世纪中一共涌现出三十个政权,几乎都是沙堆上的城堡,波浪一拍打,哗啦啦散倒,存活率极低,平均每个政权三十八年。除了东晋北魏立国超过一百年外,其余大多是三、四十年以下的短命王朝。最短的南燕仅有十二年,真是昙花一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血流漂杵,命不保夕。政权的高度不稳定性,决定了持续的反腐不过是空中楼阁,但也不乏富有成效的反腐斗争。

三国时期的反腐就很有特色,尤其是曹魏政权最具代表性。作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获得草根化普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令其他历史人物望尘莫及。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阴险、残酷,“名为汉相,实则汉贼”,贪婪、虚伪、好色,完全是一个贪腐集大成者。但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却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反腐行家。

名闻遐迩的赤壁大战之后,为了反击敌对集团孙刘联盟以及朝中拥汉派的嚣张言论,打赢一场舆论战,公元211年,曹操写了一个名叫《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人生回忆录,畅谈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体会。根据这个回忆录,曹操刚踏上官途,初生牛犊不怕虎,曾经有过颇为引人瞩目的反腐举措。在那个官吏贪污腐败、社会极端混乱的年代,堪称吏治的楷模。

曹操的官途起点跟其他人无异,都是“初举孝廉”。刚开始只是一个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公安局长。当时洛阳治安极差,朝中重臣子弟横行霸道,谁都惹不起。曹操到任的第一天,就展现他的硬朗作风,不但把办公署衙装点得派头十足,而且准备好几十把五色杀威棒。不论皇亲国戚,谁犯了法,一律棒杀。当时太监当政,汉灵帝的心腹蹇硕手握兵权,更是作威作福,人人敬而远之。曹操做了洛阳北部尉没几个月,蹇硕的叔叔犯了夜行的禁令。曹操毫不留情,一棒将他打入地府。整座洛阳城为之肃然起敬,那些豪强子弟、地痞流氓登时销声匿迹。曹操因而被提拔为顿丘县令。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汉献帝任命曹操为骑都尉,率领一支精锐的皇家骑兵,大破颍川黄巾军。曹操因功授任济南国相,也就是一郡的太守。济南国辖境内有十个县城,人口四十五万,并非大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那些七品芝麻官仗着朝中有人,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历任济南国相对此无可奈何,是个腐败重灾区。

曹操莅任之后,再现反腐“铁汉”本色,强力推行“除残去秽”。曹操首先重拳出击,狠打贪官污吏。他上奏汉献帝,任性地将十个县令一下子罢免了八个,一时朝野震惊。

紧接着曹操又开展“禁断淫祀”的整风运动,倡导“健康进步”的精神文明。所谓的淫祀就是指擅自祭祀官方法定正统神祗之外的妖淫精鬼,历代均受到政府的严令禁止,乃至于武力制裁。当时济南国中迷信成风,权贵土豪私下设立各种祭祀老祖宗的祠堂、庙灶,大大小小的竟然有六百多座。富商与官员沆瀣一气,装神弄鬼,借机盘剥百姓,过着淫靡不堪的日子。历任济南国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众叫苦连天。

曹操到任不久,就严令禁止祭祀鬼神。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机器,将那些违章建筑强行拆毁。一夜之间,六百余座祠堂变成一堆堆瓦砾。豪奸巨滑哭天抢地,淫祀污秽之风,自此一去不复返。曹操此举,最为惊世骇俗,从精神上重创了那些不法的地方权贵,因而受到反对者的疯狂反扑,举朝沸沸扬扬,众口一致,对曹操笔伐口诛。曹操担心累及家族,辞官不做,告病还乡。曹操早年的官宦生涯,就因为铁腕反腐,得罪了当时最有权势的人,被迫终止。

后来曹操芟平群雄,一统中原,俨然如帝王,俯瞰天下。可曹操仍然保持勤俭节约之风,并身体力行,为世人表率。

曹操虽然妻妾成群,但是她们衣着朴素,很少穿戴绫罗绸缎,就连鞋子也没有鲜艳的绣花。曹操死后,也没给她们留下钱财,要她们自力更生,学做针线活,卖鞋度日。

曹操反对铺张浪费,蚊帐、屏风坏了,缝缝补补后又用上。棉被暖和实用,没有镶缀的花边。吃的更是简单,除了肉之外,看不到山珍海味。曹操的夫人卞氏回忆说,她跟随曹操四十五年,已经养成了俭朴的作风。有一回曹操小舅子卞秉的新房落成,卞氏去弟弟家请客吃饭,“菜食粟饭,无鱼肉。”——没有大鱼大肉,只有粗茶淡饭。曹操的儿媳妇、曹植之妻崔氏竟然因为“衣绣违制”——穿着过于豪华,违反规定而被曹操勒令自杀。

曹操嫁女儿,一点也不见王侯将相的风光派头。嫁妆除了黑乎乎的质次帏帐、几个陪嫁丫鬟之外,别无他物,比寻常百姓还要寒酸。

曹操对自己更是苛刻。临终遗命,死后要把自己埋葬在邺城西边的高地上,跟西门豹祠相近,陵墓中不许有金玉珍宝。下葬之后,所有的人都要脱下丧服,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效劳。

但曹操绝对不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他对下属和士兵慷慨大方。攻城略地之后,凡是有缴获,曹操毫不吝惜地大行封赏,奖励有功之士。

正因为曹操的以身作则,使得东汉末年的奢靡腐败之风,在曹操执政的建安时期大为改观。(www.daowen.com)

曹魏代汉之后,曹丕继承曹操的反腐倡廉思路,以豫州刺史贾逵制定的“吏治六条”为蓝本,向全国推广,用法律规范来惩治腐败。“吏治六条”的精神在于将反贪反腐与人事选拔合为一炉,对地方长官——六百石以上(墨绶长吏)、二千石以下(长吏)——的职权进行监察。

“吏治六条”内容包括:

其一,察民冤、疾苦、失职者。——督察地方违法渎职行为。

其二,察墨绶长吏以上居官政状。——督察县级以上的官风政风。

其三,察盗贼为民之害及大奸猾者。——督察地方治安状况。

其四,察犯田律四时禁者。——督察地方农业生产状况。

其五,察民有孝悌、廉洁、行修、正茂、才异等者。——督察人才选拔培养工作。

其六,察民不簿入钱谷发散者。——督察县级以上官员的经济犯罪情况。

“吏治六条”与汉武帝的“刺史六条”相类似,意在遏制地方腐败,建立一个清廉公正的社会。

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睿对反腐也很重视。公元229年,曹睿下诏重新修订法律,编成《新律十八条》,专门列出了《告劾律》、《请赇律》和《偿赃律》三个反腐条款。新律提到的贪污贿赂罪有:

断盗、割盗官物——职务侵占罪。曹丕的小舅子郭夫人之弟在河北曲周县做官时,盗窃官库中的布匹。在汉代该称作主守盗,当处以弃市。曹魏沿袭汉律,西部都尉鲍勋依法要将他斩首弃市,曹丕却私下向鲍勋求情。鲍勋不敢徇私枉法,上报朝廷,结果触怒了曹丕。

私易、贱卖官物——挪用公物罪。曹操讨伐马超时在潼关被追得狼狈不堪,幸亏丁斐放出牛马,救了曹操。第二年,丁斐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时,偷梁换柱,将家中的病牛换成官牛,差点儿入狱丢官。另一个官员秘书令路粹低价贱卖曹操军中的毛驴,获取暴利,结果掉了脑袋。

赃、受所监临——受贿罪。驸马都尉孔桂收取了西域商人的贿赂,被曹丕处死。庐江太守文钦贪污受贿,也被曹睿召回洛阳。

曹魏政权为反腐立法,不断地整顿优化吏治,政治较为清明,国力昌盛。因而尽管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却始终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应付自如,反而让蜀、吴两国疲于奔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