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成果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景德镇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景德镇历来作为青山绿水与陶瓷文化紧密结合的地方,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成果

第三节 景德镇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

一、国内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情况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国内游、出入境旅游都飞速发展,但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一些新的旅游品种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和专项旅游等迅速涌现,而新的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资本运营也纷至沓来,同时国家对旅游行业规范管理的各种法规、制度也在短期中纷纷出笼。这些对旅行社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在旅行社中担任中高级管理职位的人一般都是在行业内几年或十余年者,许多是读完中专、大专后从基层做起,多年在行业的摸爬滚打使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训练是他们较普遍的“软肋”,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不少人缺乏全局眼光,应对乏术,这也使旅行社行业内感觉中高级人才十分短缺。

那么,高校中“旅游管理”科班出身人才又如何呢?某旅行社一位资源部负责人直言指出:目前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缺乏针对性。据了解,我国高校中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已相当多,如广东就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但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都偏重酒店管理,其专业课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涉及酒店管理方面,而涉及旅行社管理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对旅行社管理专业理论相对欠缺,许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进入旅行社,即使进入也对旅行社的管理运作相当陌生,适应性不太强。

另一方面,大学生进入旅行社后,也常流动频繁。在各大旅行社中,一般对大学毕业生都安排到基层进行锻炼,比如安排做导游带团,或到营业部一线从事销售工作,目的是让他们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但不少学旅游管理的大学毕业生都认为自己是学管理的,希望一开始便可有一个管理职位,并不太愿意投入到这些相对较辛苦的基层岗位上踏实地工作,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后,因受不了辛苦随即转行跳槽的人也相当多。这样,经常听到旅行社抱怨大学生太浮躁跳槽太快,而又同样听到跳出旅行社的大学生抱怨太辛苦而且看不到发展希望。

目前,旅行社人力资源部门普遍面临的尴尬是:最想招有3、4年本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招不到,因为行业整体上就人才紧缺;但又不大愿意招聘旅游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因为在培养锻炼中花费成本较高,且说不定哪天跳槽。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中高级管理人才困境需要多管齐下:一是旅行社自身的用人机制要改革,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晋升制度,在安排大学生到一线岗位时,让他们能清楚看到将来一步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二是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上,可再进行细分,开设针对性更强的旅行社管理专业,并在教学中密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三是让目前在岗的旅行社人才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

二、景德镇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景德镇历来作为青山绿水与陶瓷文化紧密结合的地方,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进入新千年以后,景德镇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1年,省委书记孟建柱视察景德镇,提出了创建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战略构想。以此为号角,打造城市旅游形象、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瓷都旅游风起云涌。5年来,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3.8倍,入境游客数增长2.2倍,旅游收入增长3.6倍。旅游业实现了第一次大跨越。

一方面是景德镇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旅行社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景德镇的旅行社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体数量偏少,二是规模和档次偏低,承担国际旅游资格的旅行社非常稀少,三是旅行社专业人才奇缺,受过正规学习和培训的科班人员很少,在中高层管理人才方面尤其明显。这些问题是制约景德镇旅行社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针对性给予解决,必将影响到其他旅游部门,乃至影响到景德镇旅游行业整体发展。

要全面系统解决景德镇旅行社管理人才缺少的问题,单纯依靠一些简单的职业培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对入行人才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培养。作为景德镇旅游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通过艰难探索,为景德镇旅行社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基于时代发展和行业变化,景德镇高专中文系旅游管理专业面临新的挑战,酝酿着新的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规划和具体改革为人才培养孕育着新的生机。

三、景德镇高专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根据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景德镇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旅游业发展,适应旅行社行业变化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色:

(一)培养目标清晰

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大型国际、国内旅行社企业和其他相关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这一目标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口径的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持续的创新思维与策划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指导思想明确

1.适应行业需求

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必须不断地适应行业日新月异行业变化的需求,无论是课程群还是某一门课程,一劳永逸或千佛一面的状态将使教学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因此旅行社方向课程弹性化的设计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2.注重能力培养(www.daowen.com)

这个层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量体裁衣,让每位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发掘创造潜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3.培育职业素养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表明,有成就的人,不仅要有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更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优秀的人格、人品、行为。我们将社会责任感、勤奋敬业、忠于职守、坚毅刚强、不怕挫折;待人处世礼貌诚信;能合作共事,有团队精神;善于观察分析,有开拓创新精神等作为旅行社专业人才的基础品格和素质,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需要人才。

(三)课程体系特色鲜明

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了旅行社方向从知识的单一转变为知识的复合;从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从书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从滞后行业发展转变为符合行业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更为优化

景德镇高专中文系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课程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构成。基础课程模块意在构建宽泛的基础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着重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

(1)基础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模块意在构建宽泛的基础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着重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基础课程模块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主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2)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设置目标首先是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旅行社行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养,提高适应性和创造性。其次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为旅行社行业培养短缺人才和适用人才。与此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时间,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该模块由商务旅游、出境旅游管理、旅游代理人、旅游线路与设计等专业课组成,专业课程模块奠定了复合型旅行社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3)拓展课程模块:

拓展课模块由旅行社管理选修课和其他旅游专业方向选修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就业的弹性。

2.产学训结合之路更为宽广

实习由原来的某几个环节转变为全过程的环节。实习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贯穿于三年学习过程中。通过校园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共建基地等途径实现。

实习渠道宽泛化:旅行社专业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实习基地,其类型可分为:校内旅行社综合实验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旅行社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其他短期、分散的实习单位(点)。

实习模式多样化:实习与见习相结合,分批与分阶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相结合。实习内容丰富化:主要有旅游行业的认识实习、单课课程实习、大型活动的参与和策划,旅行社企业的上岗实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