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浅析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浅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精神实质,人文精神才是音乐中精华的东西,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浅析

吴媛媛

作者简介:吴媛媛,女,1982年4月生,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与演奏方向的研究。

摘 要:音乐教育是一项能够提高情趣、陶冶情操的审美教育,它对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气质修养、品格情操以及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提高人们的听觉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文关怀,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只有经过“乐”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因此提倡礼乐并重,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也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心灵的启发,恰恰是音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优秀的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点。由此而见,“音乐不仅仅是音符、节奏和旋律的简单组合,它既包含了人类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充满着思维力量的展现,还包含一种深刻的思考,促使人们懂得透过音乐作品去理解人生,品味人生,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诊释美”,用音、用艺术的美去引导人们思考,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而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正是透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中宣扬人文的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宣扬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宣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www.daowen.com)

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学生们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从而培养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让音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带给更多的愉悦。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以及爱国报国之心,具有自强、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正确理解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学生为本,注意个性发展,提倡学科交融,弘扬民族教育,拓展教育的人文渠道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的优秀人文知识成果以及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内化为受教育的品格。要求养成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品格,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与完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触动他们的想象力,极大地实现赏析的人文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与音乐教育两者是相互交融的,人文教育熏陶的是全面的人性,而音乐教育则造就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两者的交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如:第一,真与善的交融引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科学求真,人文务善、求真要求人们遵循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务善应体现对人与社会的终极关怀。求真务善的交融,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度责任感。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人们就会拥有永不衰竭的积极向上的强劲动力,从而促使内心深处激情的升华,以迸发出艺术创造力。第二,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要求工作者不仅有高洁的人性做动力,更要有非凡的灵性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实干。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则是根本,三者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教育一贯的优良传统,“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传统成为典型的范例。音乐与人文交融,对于人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思维的保证、艺术的原创性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上。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有着迥异的风格,既表现着人类各式各样的文化,也记录着人类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观看或聆听中国各族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也在对音乐的学习中接触到各族的文化,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柏拉图曾说道:“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于心,正如所言,音乐之力量在于它不仅仅是某些音符的组合、某些演奏技巧的表现,而是音乐中所蕴涵的音乐家对外在世界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我们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精神实质,人文精神才是音乐中精华的东西,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在于培养有着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有着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从容的生活态度的新一代人才。这要求我们应该让人文精神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并贯穿到我们整个的音乐教育中去,用音乐教育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