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乐传播方式:时空形式的介绍

音乐传播方式:时空形式的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横向地域的空间传播是音乐作品传播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音乐的时间传播就是如此,跨越遥远的时间距离,通过音乐的符号记录媒介,或通过人的代际记忆“媒介”,传播到了今天。

音乐传播方式:时空形式的介绍

二、音乐传播的时空形式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在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后认为:“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是一系列事件的流程,是一个时代纵向地传递到另一个时代,并且横向地从一个种族或地域传播到另一个种族或地域。”(2)怀特从传播的角度,把文化看做是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流程的统一体。

怀特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不谋而合。他的文化“纵向、横向”观,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传播时空观。为此,我们可以把音乐传播的时空形式分为三类:横向地域的空间传播、纵向时域的时间传播,以及此二者的综合传播。

(一)横向地域的空间传播

这是指同一时间或某个时期内音乐作品进入其他地区的传播。横向地域的空间传播是音乐作品传播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一件音乐艺术品,在一个时期里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它在多大的地域范围内取得了多大的影响。人们往往会用“家喻户晓”这个词语来形容某件艺术品或某个艺术家造成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个词语恰当地描述了地域间横向传播的特征。德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莫扎特6岁时便在父亲的带领下,周游欧洲各国,举办个人音乐会,向世人展示其惊人的音乐天才,在当时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这是横向地域的空间传播结果。我们在古代敦煌石窟中所见的乐舞壁画,有源自中国的“清商伎”、“六腰舞”,有传自中亚的“胡旋舞”、“胡腾舞”,还有来自外域的“天竺舞”等。从这些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歌舞在唐代的繁荣情景,它也反映了中国在当时和中亚、西亚、南亚的文化交流以及音乐的横向地域间传播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现代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媒介的便捷性和延展性,使得横向地域间的空间传播更容易发生。比如,网络平台中的网络歌手,因为一支歌而“一夜走红”,继而掀起歌曲流行的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选秀中大规模的“造星”运动,致使他们演唱的歌曲被众多“粉丝”所传唱;还有每年举办的各种国际音乐节,通过把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以表演的形式搬上舞台,或者把中国作品翻译介绍、输出到国外市场的形式,这都是要让音乐艺术品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传播,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共享”。这就是音乐横向传播的巨大影响力。

(二)纵向时域的时间传播

此种纵向的时间传播,我们会看到多种实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从遥远的古代,通过代际间的口耳相传来到今天,这是音乐的时间传播;各种乐谱记录的古代音乐,在今天可以根据乐谱重新解读和唱奏,这也是音乐的时间传播。解读和唱奏的结果尽管与古代作曲家的音乐意图不可能绝对重合,但却可能基本相似。(www.daowen.com)

音乐的时间传播就是如此,跨越遥远的时间距离,通过音乐的符号记录媒介,或通过人的代际记忆“媒介”,传播到了今天。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古琴减字谱的发明,可能今天的人们不会知道古代的《高山》、《流水》的音乐面貌;也可以设想,如果某个地区在历史的某一天,突然遭地震、地陷或海啸的灾难,群体性的记忆“媒介”消失了,音乐文化的传播链也就断失了。

纵向时域的时间传播,隐含了一个重要的“艺术生命检验”功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横向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力是相对短暂的,真正对艺术进行检验的是历史,是纵向传播的结果,它本身就如同具备一个沙漏的选择过滤器。如同人类生存进化中的物竞天择一样,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在纵向时间上的传播过程中经受了历史考验,被选择和流传下来,经久不衰而成为经典,那么就说明了它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古往今来,这样的优秀音乐作品数不胜数,如古琴曲《高山》、《流水》历经数时代的流变发展,在今天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甚至作为人类的文化信息被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可见它的经典魅力。再如,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国戏曲品种昆曲,集多种传统艺术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演出大获成功,更加证实了昆曲的魅力源自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所以它会经受时间的检验而流传下来,并且可能永远传承下去。

(三)综合“横向”与“纵向”的传播

其实,严格地观察,横向空间传播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时间刻度的移动;纵向时间传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空间的位移。1977年,美国“航行者”号宇宙飞船为了探测外太空存在的生命形态,特地安装了一张喷金铜唱片,其中收集了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录音。在苍茫无际的宇宙空间,太空船上的喷金铜唱片循环播放着这些音乐,地球人试图通过古老的音乐语言在浩瀚的星空里寻找同类和知音。这是一个典型的时空传播例子。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一种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往往不是单纯的纵向传播,在纵向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横向传播的发生。如中国的名曲《二泉映月》、《梁祝》,经典民歌如《茉莉花》、《小河淌水》等,它们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曾在同一时间或某个时代内,在不同地域得到了传播,而且还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时间考验,被人们选择和喜爱,演绎不衰而成为经典。

出于对昆剧兴亡的文化责任感,作家白先勇、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与张继青等众多文艺工作者共同打造了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从首演至今,该剧演出156场,观众达28万人次,青年观众达70%。这不仅是昆剧的奇迹,也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文化现象。该剧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巡演;在美国、欧洲巡演,与日本歌舞伎大师合作中日版《牡丹亭》……《牡丹亭》摸索着抢救、发掘、继承、创新昆剧的新思路,让昆剧在当代舞台上光彩熠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