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界面视觉传达设计:界面的性质

界面视觉传达设计:界面的性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界面处于各个信息源体之间,因此界面的性质由参与信息交流的双方(多方)决定。对宏观群体而言,人—人界面体现的是某种社会关系。此时界面的成分是所有社会性产物,即包括人际关系﹑政治﹑文化﹑伦理﹑艺术﹑法律﹑宗教等。

界面视觉传达设计:界面的性质

由于界面处于各个信息源体之间,因此界面的性质由参与信息交流的双方(多方)决定。由于人类参与的交流活动一般发生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人造物这三种方式之间,因此相应便有人—人界面(human-human)﹑人—环境界面(human-environment)﹑人—机界面(human-machine)三种形式(这里称人造物为机器)。

1.人—人界面

人的概念可以有个体﹑群体之分。对微观个体而言,人—人界面可以看作代表了一种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这也是人类最原始和直接的交流方式。在此界面上诞生了人类语言(口头语言﹑手势﹑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和符号系统。对宏观群体而言,人—人界面体现的是某种社会关系。例如,个体与群体关系﹑阶级与阶级的关系等。此时界面的成分是所有社会性产物,即包括人际关系政治文化﹑伦理﹑艺术法律宗教等。

2.人—环境界面(www.daowen.com)

这里的环境指自然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而人—环境界面反映了人(人类)与客观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达到自身内在环境(生存发展环境)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人—环境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行为。而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成果便是人造物品的设计与创造,例如,工具﹑器物﹑产品﹑建筑﹑城市等,因此人—环境界面的物化形式便是所有的人造物品。

3.人—机(物)界面

人—机界面的形成来自于人造物自身的属性,即人造物存在的目的是满足人的某种需求,需求的实现必须通过使用(包括感知体会等方式)才能得到体现,因此“使用与被使用”便构成了人与人造物的根本和必要关系,而人对物品的使用过程便是一个界面交流的实现过程。人—机界面的表现形式是人造物对于人的使用的所有部分,既包括物理性使用表面(按钮﹑手柄),也包括感知和思维产生作用的表面(电脑屏幕﹑仪表显示面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