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继承与书法创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继承与书法创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继承是时代与书家对以往的书法传统进行处理与选择的一种方式。书法传统的这种连续性与稳定性,实际上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当然,无论继承的性质多么重要,它也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为众所周知,继承的目的在于艺术创新,继承是为艺术创新服务的,它只不过是进行艺术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

继承与书法创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5.继承的实质

我们通常所说书法艺术的继承问题,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美学层次的问题。较概括的层次,是说一代之书对它之前的各代之书的继承问题;较具体的层次,是说一位书家对它之前的各代书家的继承问题。换句话说便是:一代之书对书法传统的继承问题,或一人之书对书法传统的继承问题。当然,时代的继承工作只能通过书家的继承工作来完成,它自己是不能直接从事继承工作的。因而这两个层次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即书家的继承问题。或者说,书家的继承问题是一身而兼具二义的,这就是:他作为书家个体对书法传统的继承问题,以及他作为他身处其中的那个时代的一个具体体现者,对书法传统的继承问题。在前者,他可以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是一个“从心所欲”、“唯我是从”的自由人;在后者,他又只能是一个唯时代之命是从的驯服工具,或曰“时代的传声筒”而已。

无论对于一个时代还是对于一位书家,在其继承过程中得以肯定和延续的那些属于传统的东西,都是它(他)所需要、它(他)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那些东西。因而继承是时代与书家对以往的书法传统进行处理与选择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以往的传统中那些在今天仍然为我所需的东西,又在今天的时代风貌和书家风采中再展辉煌了。所以,这也是传统自身不断发展和延伸的一种方式。我们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传统,就是通过这一代一代、一家一家的矢志不渝、绵延不断的继承活动,而青春永驻、绿水长流的。当然,在这个“青春永驻”、“绿水长流”的过程中,传统自身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时代、每一位书家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总是要或多或少地给这个传统注入一些新的血液、增添一些新的风采的。所以,传统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系统。一般而论,“昨天”的传统在一定意义上便决定着“今天”的成功,而“今天”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便肯定就是“明天”的传统。

那么,我们所继承于传统的主要是哪些东西呢?在我们看来,这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法度技巧的方面,指进行点画书写、实现文字构成并完成篇章布局的,那些最基本的方法与技巧,如“逆入平出”、“横平竖直”之类。汉字点画、结构、章法在造型方面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决定了为完成这些造型服务的这些方法技巧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这种规范性与稳定性大多是千百年一贯制的,其间的变化微乎其微、缓慢异常。惟其如此,所以在书法艺术的继承领域,对于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继承,永远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这也是书法艺术只能以临习前人碑帖为唯一入门之径的,最基本的美学原因之一。只有通过这一“唯一入门之径”而出神入化、从心所欲地掌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来。无论对于时代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如此。(www.daowen.com)

第二,是艺术规律的方面。这是书家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些规律,亦即他建构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一些规律;亦即他运用各种书法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一些规律。书法艺术的文字书写性质,也赋予了这些规律以稳定性与规范性。这些规律,既博大精深又具体而微地存在于以往的书法传统之中。你只要通过对这一传统的了解与学习而把握了它们,并在对它们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加进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验(必须以符合这些基本规律为前提),你就可以以它们为手段而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自我。因而继承传统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通过对传统的了解与学习而出神入化、从心所欲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律。比起上述方法与技巧来,这些规律是一些更为概括而抽象的东西。譬如方折之笔显得刚劲有力,圆转之笔显得柔美婉丽;结体茂密则势厚气满,结字疏朗则萧散空灵等等。

第三,是传统中那些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和现实意义的方面。我们之所以要继承传统,就是要将传统中的这些方面搜寻并发掘出来,使它们为我们的艺术创造服务。在我们看来,我们的书法传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传统(任何传统都是如此),就是因为其中蕴涵着一些相当永恒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过去的千百年中是具有自己的生命活力与现实意义的(这正是它们能够成为传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今天也仍会是具有一定的生命活力与现实意义的。这正是在今天任何真正成功的艺术创新,都必然是对某些传统因素的改造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书法传统的这种连续性与稳定性,实际上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只要中华文明的这种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总体上依然存在,则书法传统在今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就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看来,当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天翻地覆和脱胎换骨,并不能彻底改变当代社会的传统性质,亦即当代社会不管怎样地天翻地覆与脱胎换骨,还是不能完全彻底地割断历史、不要传统(若真那样,中国便不是中国,中国人便不是中国人了)。既然如此,则继承书法传统的合理性与抛弃书法传统的荒谬性,也就无须赘言了。

当然,无论继承的性质多么重要,它也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为众所周知,继承的目的在于艺术创新,继承是为艺术创新服务的,它只不过是进行艺术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所以,不要继承的所谓“艺术创新”固然永远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同样,只要继承也会因为它的缺少创新意义而失去任何的存在价值。艺术之路永远都只能是既要不断开拓前进,又要不忘传统继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