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书学新论:揭示流行书风的积极影响

书学新论:揭示流行书风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流行书风”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的艺术创新意识的产物。很显然,“流行书风”在这方面的创造意识,应该说是相当强烈的。在我们看来,“流行书风”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那种尽量与传统书法拉开距离的艺术创新意识,是有值得充分肯定的积极意义在的。而“流行书风”的问题仍出在“过了头”上。

书学新论:揭示流行书风的积极影响

19.“流行书风”的积极意义

“流行书风”不是只关系到极少数人的一种个体行为,而是关系到相当多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直接参与其中的实践者已属人数众多,虽不实践但却欣赏的人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它才能够成为“流行书风”。而且,也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些实践者与欣赏者之中,均有一些在当代书坛堪称精英的人物。惟其如此,所以“流行书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只具有消极意义的荒谬行为。在我们看来,它既有其荒谬的一方面,也有其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从这积极意义的方面看,它实际上也是中国当代书法的各种时代需求的一种反映,只不过在反映形式上有些过头、片面、极端乃至失误罢了。而这种反映的具体表现,则主要是下述一些方面。

第一,是一种积极探寻当代书法的时代风貌的艺术创新意识。艺术创新问题,是近二十余年来当代中国书法苦心孤诣、全力以赴以求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具体内容,就是要创造出中国当代书法的时代风貌来。而“流行书风”,则正是其实践者们所寻找到的一种艺术创新形式。在他们心目中,当代中国书法的时代风貌,就应该是“流行书风”这个样子的。因而,“流行书风”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的艺术创新意识的产物。这种创新意识当然是积极的,不容否认的。而且,人们即便对“流行书风”这个具体的艺术创新形式持有异议,恐怕也还是应该看到:在这个具体的创新形式之中,还是会有一些合理的、正确的东西存在的。这合理的、正确的东西,便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代中国书法的时代风貌的需求的东西,从而是可以为这一时代风貌所最终借鉴与吸收的东西。

第二,是一种积极追求自我表现的艺术创造意识。这一艺术创造意识的核心与目的,就是要通过自我表现的实现,而创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风格自我来。这一良苦用心,显然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众所周知,艺术的基本美学性质之一,就是艺术家必须具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亦即自己的风格特征,而且,这个性与特征是越鲜明、越突出越好。因而决定艺术家的成败得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他最终能不能创造出这种个性与特征来,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因此对于书法家而言,其成家的关键、水平的高低,最终就取决于他能不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特征来,以及这个性与特征的鲜明和突出程度到底如何。很显然,“流行书风”在这方面的创造意识,应该说是相当强烈的。尽管它的一些具体创造形式显得过头与偏激从而受到人们的较多非议,但其初衷则无可厚非。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这过头与偏激倒正是对其创造意识的“强烈”程度的一种确证。(www.daowen.com)

第三,是一种尽量和传统书法拉开距离的艺术创新意识。艺术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要新于传统。今天的新,就是相对于“过去”的那个传统而言的。所以,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和传统拉开距离亦即向与传统不同的方面发展,实际上乃是艺术创新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之一。因此也便可以并不夸张地说,任何成功的艺术创新,都必定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传统”性质。当然,这“反传统”是有“一定程度”的,亦即也是有度的限制的,并非反得越厉害越好。在我们看来,“流行书风”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那种尽量与传统书法拉开距离的艺术创新意识,是有值得充分肯定的积极意义在的。其错误仅在于“反传统”反过了头,以至于简单、轻率地否认一切传统甚至要“与传统对着干”罢了。“流行书风”正是因此而几乎完全背离了书法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与规律,而表现出自己那十分露骨的“非书法艺术”倾向的。或者说,它心目中要“创造”的那个书法艺术之“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了。这是颇具讽刺意味的。

第四,是一种通过吸收外国美学与艺术的营养,来发展中国当代书法的艺术创新意识。也就是说,“流行书风”是试图借用外国的美学与艺术经验,来解决中国当代书法的艺术创新问题。这个出发点,也是有其值得充分肯定的积极意义在的。道理很简单,在当今“地球在缩小”、“世界一体化”的大文化背景之中,解决中国当代书法的艺术创新问题,已不可能完全不借鉴并吸收外国美学与艺术的有益经验而为我所用了。这理应是中国当代书法成功建构自己的时代风貌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里同样有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了这个“度”,亦即在这方面做得恰如其分、无过不及,就会取得成功。相反,若把握不好这个“度”,亦即在这方面做得不及或过头,都只能走向失败。而“流行书风”的问题仍出在“过了头”上。在很大程度上,它几乎是要搬用外国的美学原则与艺术规律,来“取代”传统的书法艺术了。这使得它最终还是“超越真理之一步”而走向了荒谬。但当我们在批评它的这种荒谬的时候,也还是应该充分估计到它起初那个出发点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的。

第五,是一种十分强烈而突出的成名成家意识。如我们曾经指出过的,相当部分人是急于成名成家才涌向“流行书风”的。“急于成名成家”,既违反正常的成名成家的美学规律,又有太浓重的功利色彩,因而是不可取的。但成名成家本身,却有值得充分肯定的积极的一面。成名成家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艺术自觉意识。只有书法家们都在致力于成名成家,才能推动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因而完全可以说,这成名成家乃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之一。试想:如果人们都不想当书法家了,那书法艺术肯定也就消亡了。而且,众所周知,当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相比,最基本的区别之一便是当代人的成名成家意识极为强烈,而古人的成名成家意识则颇为模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