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致邓小平、方毅、蒋南翔领导的信件内容解析

致邓小平、方毅、蒋南翔领导的信件内容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副主席,方毅副总理,蒋南翔部长,张承先、刘仰峤、高沂、浦通修副部长:新年好!此外,还要争取在分析化学、环境科学、昆虫激素、微生物、植物生理等方向做出较好成绩。

致邓小平、方毅、蒋南翔领导的信件内容解析

副主席方毅总理

蒋南翔部长,张承先、刘仰峤、高沂、浦通修副部长:

新年好!值此岁序更新,进入大有作为的80年代之际,我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感到无限欢欣鼓舞,并想趁此机会,对如何把南开大学办成第一流的重点大学,为四化培育高质量人才,以不辜负毛主席生前视察时对我校的期望,无愧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母校的盛誉问题,向您作一简要汇报。

我在南开大学工作已近50年了,今年已近84岁。回顾过去,含辛茹苦,历尽沧桑;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前程似锦。我的大半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南开,我也盼望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南开大学能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迅速改变面貌,得到较快、较大的发展。

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在国内国外比较知名的学校,尤其是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曾在这里就学和从事革命活动,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解放以后的17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南开大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质量较好的人才,科学研究成果和师资队伍也有较大的增长。近十余年来,虽然遭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严重的干扰、破坏和地震的灾害,但自前年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恢复和整顿工作,进展还是很快的。党委书记张再旺同志有革命事业心、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能团结人,几位副校长也比较得力,应该说,我校的领导班子还是不错的。师资力量方面,有一支近千人的讲师以上队伍,其中有一批能担当学术上的带头人。近一年来,在党委领导下,整顿了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建设;贯彻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整顿教学秩序,抓紧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召开了两次全校性科学讨论会;恢复、重建基础课实验室;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出国进修;加强后勤管理,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尤其可贵的是,目前,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迫切要求南开大学能够加快前进的步伐,制订一个能鼓舞人心的学校发展规划,把学校办成一个有特色、有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为四化多作贡献。

经过酝酿,拟将我校到1985年的发展规模调整为8000人左右(1978年10月提出的规模为1万人),其中研究生至少占1/4即1500人,进修教师和教师研究班、外国留学生合计500人。专业设置方面,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和国外发展趋势,大学本科准备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三年调整期中以提高现有专业为主,逐步筹设一些国家急需而物质条件较易解决的专业(如博物馆经济管理、科技英语、德语、法律国际贸易金融等),以后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若干理科方面的专业和系。在科学研究方面,拟采取保证重点并照顾一般的办法,抓好落实工作,尤其在数学概率论信息论齿轮啮合、李群)、激光基本粒子理论、农药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离子交换树脂、植物遗传(染色体工程)等研究方面,在国内保持较先进的水平;在系统工程、固体能谱、能源(氢化物、半导体材料)、有机结构理论、催化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面,争取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此外,还要争取在分析化学环境科学昆虫激素微生物、植物生理等方向做出较好成绩。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要在已有较好基础的若干方面做出较大成绩,并形成特色。要办好现有的5个研究所(元素有机化学、数学、分子生物学、经济、历史)及13个研究室,在二三年内扩建现代光学、离子交换树脂、农药3个所和半导体器件、氢化物、环境科学等研究室。为了加强对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准备在1982年建立南开大学研究院。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一致认为应把立足点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领导全校教师职工,拼死拼活地干,把工作搞上去,尤其要抓紧教师队伍的调整、培养和提高;抓紧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除此以外,我觉得,有些问题是学校自己的力量所难以解决的,迫切希望中央和教育部给我校以特殊的支持。

一、根据中央首先办好少数重点大学的精神,希望教育部正式把我校列入第一批发展重点,使南开大学能较快地得到发展。

二、请中央考虑,能否按照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先例,今年华主席访美签订文化科技交流执行计划时,提出由美方支持我校建立一个科学研究院,可命名为周恩来研究院(以化学、物理、经济、历史为重点),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鉴于我校是周恩来总理母校,过去长期和美国有文化交流渊源(教授中很多曾留学美国;洛氏基金和国会图书馆长期支持过经济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还有七八所美国大学与我校联系,希望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并邀请我组织访问团访美,估计提出这一建议还是有理由、根据,有可能的。如果美国不行,那么日本、加拿大是否也可以考虑。

三、我们拟于今年秋后派出不超过10人的代表团访问美国七八所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探寻合作途径,聘请退休的或年轻的美籍华裔教授来校工作等,请教育部研究批准。

四、在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和房屋基建方面,请中央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力争在1981年将教学用实验室先恢复到“文革”前水平,并有所提高;对科研实验室,我校也进行了规划,从1980年到1985年,分期分批从国外引进一些最必需的成套仪器设备,首先把元素有机化学、现代光学、化合物结构分析、分子生物学等4个重点科研单位装备起来,使其具有70年代水平。然后再对农药研制、生物测定以及开展光学和激光基础理论和基础实验的研究等提供设备条件。此外,还计划在1981年前建成理科共用的电教、低温、计算、分析、生物等5个站。初步估计,以上各项所需引进的高精仪器设备(国内不能生产的)最低约需一千万左右美金,国内购置仪器设备资金约为两千万元。(www.daowen.com)

“文化大革命”后12年中天津市总共只给了我校三万四千美元外汇,连“文化大革命”前每年外汇数的一个零头也没有,近两年来教育部才又给了四万美元外汇,“欠账”实在太多。为了补救10年来的破坏和改变仪器设备的陈旧落后状态,我们希望在三年调整期间每年能拨给一百万美元的外汇,以后四年每年增加到二百万美元。

教学、科研用房的基本建设,十分紧迫。我校校舍基础原来就很薄弱,比别校差距很远,又加之10年破坏,1976年地震中房屋又震坏一半,至今两座化学实验楼无法修复。根据我校发展规模的要求,今后6年内,共需基建面积14万平方米,今明两年需要5万平方米。今年必须解决图书馆书库、生物系实验楼、化学楼、外国专家宿舍等,共约2万余平方米。如果这些教学楼今年不动工兴建,不但谈不到学校的发展,连维持一般的教学、科研需要也有很大困难。因此请教育部考虑,对我校的基建安排,不能与别校平均看待,而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我校基建用地不成问题)。

五、我校“文革”前几次支援几所高等学校,抽调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少数领导干部,现在被支援的单位或者已经羽毛丰满,或者计划已经改变。希望中央帮助我们将其中少数我校急需的名教师(名单附后,此略)调回我校。

以上五点对办好南开大学来说,都是很迫切的起码要求。您对我校的发展一直是关心和支持的,现在南大正面临一个能否大干快上、迅速改变面貌的新起点,我诚恳地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您的关怀和援助。

专此,谨致

敬礼!

杨石先

1980年1月

【注释】

[1]本文根据杨石先手稿整理,原件由南开大学档案馆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