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创造力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应用与影响:综合调研结果分析

论创造力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应用与影响:综合调研结果分析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以上的文献回顾与讨论,总结几点突出的调研结果:第一,毫无疑问,创造力存在普遍适用的方面,但是某些创造力概念化和表达的元素为中国文化所独有。在中国和西方文明发展史中都可以发现创造力的繁荣与萧条。第六,中国社会并不像世界之前看到的那样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免疫。

本综述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回顾了两者在创造力概念化、表达和发展上的差异。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无论是华人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都不是一个完全同质的社会。由于文化内的变动和社会历史的变化,不同文化间甚至是某一文化内创造力表达的差异和机会都不可能均匀分布。正如一些创造力研究者(Khaleefa et al.,1997;Mar’i & Karayanni,1983)所说,创造力发展中的差异更多的归因于西方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而不是文化本身。

通过以上的文献回顾与讨论,总结几点突出的调研结果:第一,毫无疑问,创造力存在普遍适用的方面,但是某些创造力概念化和表达的元素为中国文化所独有。第二,一个特定社会也许在某个社会政治和历史时期显示出创造力的极大繁荣,但是却在另外的时期表现出衰退。在中国和西方文明发展史中都可以发现创造力的繁荣与萧条。第三,虽然中国文化(由价值系统、社会化实践和教育来反映)对个体创造力的概念化和表达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文化因素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远比这复杂。因此,关于该关系的一个结论性证据还有待提出。第四,旨在理解中国本土系统的创造力研究遭受了文化偏见,该偏见是由于中国没有一个完备的本土心理学系统来让我们理解创造力及其复杂性。由于创造力与认知、情感、动机、生物心理和社会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关于这些过程的本土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创造力至关重要。第五,通过西方创造力测试收集到的数据有效性受到严重质疑,因为,正如前所述,创造力数据要受到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创造力测试应与在某一文化中发挥功能的创造力概念相联系,与该文化的评定标准相联系。但是因为各组没有一个相同的参数,这样就会导致对比不同文化的创造力分数非常困难。因此,使用相同的关键任务,并附加上文化的特定任务,这样的创造力测试似乎更为合适。第六,中国社会并不像世界之前看到的那样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免疫。正如中国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吴冠中说的:“今天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存在着距离,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和古代的中国人之间的距离更大。前者的距离可以随着时间缩小,但是后者的距离却越来越大。”(“Direction Unknown”,Hong Kong Arts Museum,May 2002)(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