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理论知识如何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理论知识如何指导教学实践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例研究是搭建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其价值的体现渗透于整个研究活动之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反思与总结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教学实践解答研究问题。

教育理论知识如何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名师研修团队的教师经过多次课例研究的完善与修订,提交的课例研究报告不断趋于结构完整,所研究的问题逐渐明晰,研究方法合理科学,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促进了教师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教师的课例研究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教师将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一)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

舒尔曼认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获得教育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获得,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课例研究中,大部分教师选取的课例是自己的课堂教学片段,这就形成了教师研究自我教学行为的现实,教师作为课例研究的重要主体,在课例研究的活动中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获得不仅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课例研究的开展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许多教师谈到,由于研究需要,集中阅读与钻研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如有关课程论的知识是许多教师所缺失的,课例研究使他们对研究所涉及的课程论知识重新进行了学习。此外,教育心理学知识也是教师进行课例研究获得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方面。学生发展作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根本目标,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对学习、记忆、动机、问题解决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基础。课例研究是搭建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其价值的体现渗透于整个研究活动之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反思与总结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教学实践解答研究问题。(www.daowen.com)

(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是实现与教学实践动态结合的前提。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小组研讨与自学等渠道,获得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而言,只是获得教育理论知识是不足以成为教学名师的,只有将习得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或者对其他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才能称之为教学名师。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动态结合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踪观察与访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随着课例研究的展开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除了课例研究开阔教师教学视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研究共同体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学习。作为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教师对自我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课例研究生成凝练与饱含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现实,是高度概括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体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动态的,随着教育情境、主体与目的的变换而变化,课例研究是以问题为线索的教研活动,实现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整合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动态生成的,教师既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也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对象,课例研究的生成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