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效果分析:支付方式的改变如何影响产业发展

效果分析:支付方式的改变如何影响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开展分类分组按病种定额付费与总额预付相结合的住院混合支付方式改革2012年,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定额付费的病种数已达50余种。

1.全面开展门诊总额预付支付改革

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年度总额预付、按月拨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一般诊疗费实行定额补偿、按月拨付。2025年和2025年分别支出门诊基金993.81万元和1006.58万元(其中一般诊疗费为239.42万元和263.49万元)。2025年度补偿61.49万人次,较2025年增长0.80%。补偿金额794.76万元,较2025年增长2.04%。

2.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按床日付费为主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2025年10月1日起,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按床日付费,建立例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床日、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控制制度。10月,例均住院费用为940元、平均住院床日为8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1.2%;11月,例均住院费用为798元,平均住院床日为7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1.4%;12月,例均住院费用为713元,平均住院床日为7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1%;第四季度各乡镇卫生院例均住院费用为802元,平均住院床日为7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1.3%,各项指标均符合上级文件要求。2025年,各乡镇卫生院例均住院费用为685元,平均住院床日为7.6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0.84%。2025年,6个乡镇卫生院例均住院费用为803元,平均住院床日为8.43天,住院病人占门诊病人比率为0.94%。(https://www.daowen.com)

3.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开展分类分组按病种定额付费与总额预付相结合的住院混合支付方式改革

2025年,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定额付费的病种数已达50余种。自当年6月实施一般门诊基金总额预付以来,7个月按文件要求共支出一般门诊统筹基金391.30万元;自2025年7月起,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定额付费的病种数已由54种扩大到85种,2025年共有3298名单病种患者获得新农合补偿703.87万元;2025年度有1536名单病种患者获得新农合补偿323.0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