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感恩大禹:修水哨子充满情意

感恩大禹:修水哨子充满情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水哨子,就是这样一种地方特色传统名点。说起“修水哨子”的来历,当地流传一段佳话。这食品外形上尖下圆,取名为哨子,上奉大禹。沿革至今,修水人每逢喜庆最先摆上餐桌的就是这道滑嫩柔软、清香可口的修水哨子,以示对客人的盛意。远走他乡的修水人也常把哨子作为家乡特产馈赠亲友,修水哨子逐渐远近闻名。如今,每当逢年过节、亲朋往来、重大喜庆,修水仍作兴包哨子,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

感恩大禹:修水哨子充满情意

江西的美食讲究原汁原味,地方特色食材在烹饪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修水哨子,就是这样一种地方特色传统名点。它以境内高山特产山芋、西乡红薯粉为原料,馅以地方特色小料,依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系天然,清香绵柔,营养丰富,入口即化,为修水民间招待尊贵客人特备肴品。

说起“修水哨子”的来历,当地流传一段佳话。相传夏禹时代,修水地区暴发水灾,农田、村庄被毁,作物颗粒无收,农民靠上山采野菜、野果为生。后来,大禹来到修水,组织民众治理好了水患。当地群众十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恩德,可在那荒年灾月里,哪里拿得出好东西来酬谢呢?大家想到,治水期间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禹和大家一起辛勤苦干,连餐饱饭都没有吃过,很是过意不去。当地山高林密,有位老农便提出,大家不如上山搞点野味来为大禹送行,略表心意。于是,众人一边派人上山挖野山芋,一边派人打野兽。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皮,把野兽肉切作馅,包成一种食品。这食品外形上尖下圆,取名为哨子,上奉大禹。没想到,大禹和村民们吃后觉得味道很是不错,大加称赞。从此,哨子在当地家家户户流行起来,自古至今,代代相传,而且越做越好吃,逐渐成为修水美食一绝。

宋朝时,黄庭坚在京城宴请宾客,这道家乡美食备受欧阳修苏东坡的赞赏。道光年间,帝师万承风将哨子携入清宫,道光帝品尝后即将其列为贡品。沿革至今,修水人每逢喜庆最先摆上餐桌的就是这道滑嫩柔软、清香可口的修水哨子,以示对客人的盛意。这道食物还代表吉祥、团圆。远走他乡的修水人也常把哨子作为家乡特产馈赠亲友,修水哨子逐渐远近闻名。(www.daowen.com)

修水哨子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可得花上一番功夫。首先,得刮净毛芋外边的毛皮,再将毛芋洗净入锅煮熟,待其凉至20 至25 摄氏度左右,将其搅成糊状;再将适量的新鲜红薯粉拌入毛芋糊中,加入些香油搅拌得软而不粘手为宜;配制馅子也很讲究,爱吃甜食者可用白糖、芝麻粉、橘饼、桂花等调制,爱吃咸食者可用腊肉火腿加入大蒜虾仁等配料;等到料馅备好后,就可开始包哨子了。先把毛芋料捏成小圆片,大致像包子的包法,把制成的馅子包在中间,外形包成上尖下圆,表面不得有裂缝,然后上笼蒸熟。出笼的哨子又软又香,热腾腾的,令人食欲大动。

如今,每当逢年过节、亲朋往来、重大喜庆,修水仍作兴包哨子,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不过,时至今日,修水人吃的已不再是用野山芋和野兽肉做的哨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哨子的用料越来越讲究,在制作上亦是不断改进。至于滋味如何,来修水游玩的你,不妨亲自品尝一番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