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鄱阳湖畔黑珍珠:精品脱胎漆器探索与欣赏

鄱阳湖畔黑珍珠:精品脱胎漆器探索与欣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鄱阳县,依鄱阳湖而得名。这里涌现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脱胎漆器属其一,被誉为鄱阳湖畔“黑珍珠”。鄱阳脱胎漆器始于汉代,兴于南宋,盛于明清,享誉江南。脱胎漆器工艺繁杂,纯手工制作一件成品最少需3个月。“只要孩子们对脱胎漆器感兴趣,我将倾力传授生平所学,让鄱阳脱胎漆器技艺代代相传、百世流芳。”幸运的是,2006 年,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鄱阳湖畔黑珍珠:精品脱胎漆器探索与欣赏

鄱阳县,依鄱阳湖而得名。湖上人家,鱼欢稻香,十里八乡百种话。这里涌现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脱胎漆器属其一,被誉为鄱阳湖畔“黑珍珠”。

鄱阳脱胎漆器始于汉代,兴于南宋,盛于明清,享誉江南。四季分明的鄱阳,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种植漆树、发展髹漆业的极好地区。从考古挖掘中发现,早在汉代,鄱阳人便使用漆器;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已趋成熟,堆、填、雕刻、镶嵌技法全面,漆器品种多样,应有尽有。

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主要利用当地盛产的“夏布”为胎,以生漆这种不含化学成分的天然植物漆为原料,经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贴箔、退光、抛光等近80 多道工序制成。其中,刻漆工艺、隐花、台彩、宝砂等都是鄱阳脱胎漆的独特工艺。

秦汉至明清,脱胎工艺流程一直没有太大改变和突破,直到咸丰年间,鄱阳“张洪顺”漆器店以独创的“凝固成型”脱胎技法,制作出了一批不同于其他用木料或石膏坐胎的脱胎漆器,受到广大顾客的欣赏和称赞。从此,“凝固成型”的脱胎制模工艺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开辟了新途径。

“凝固成型”脱胎技法把松香雕作阳模,用漆布裱褙成胎,胎成后击碎松香,一次脱胎成型,布胎没有接缝,内壁平整光滑,胎体轻盈,同样一尺高的漆器花瓶,脱胎漆器仅重一斤左右,只有其他工艺制作的漆器一半的重量。

传统的脱胎漆器一般是裱一层布,现代的制作方法为了增加稳固性,通常会裱两三层,刮灰阴干后脱去胎模,再经过上磨灰、髹漆、磨漆敏等工序,最后在表面辅以漆画、漆线雕等装饰。制作过程中,生漆原料过滤、阴干时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漆画所用的色彩调配都十分讲究。因制作和阴干都十分耗时,所以一件成品需要很长的时间。(www.daowen.com)

尽管费工费时、技艺难学,鄱阳漆器艺人仍在不断挑战,大胆创新

李波生,17 岁便随父亲学习漆艺制作,如今在脱胎漆器厂担任工艺美术师,自始至终坚守着脱胎漆器这一古老的行业。脱胎漆器工艺繁杂,纯手工制作一件成品最少需3个月。李波生坚持每件作品自己创造,每一处细节都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功力,全神贯注地操作近80 道工序,一丝不苟。“只要孩子们对脱胎漆器感兴趣,我将倾力传授生平所学,让鄱阳脱胎漆器技艺代代相传、百世流芳。”李波生说。

丁国坤,从事漆艺工作50 余年,丁氏漆艺代代相传,历5 代至丁国坤这一辈已有100 多年。1973 年,他与另外两位漆艺师合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首创“浇铸凝固脱模法”,改进了传统落后的脱模方法,使脱胎漆器成型制坯工艺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些代代相传的古老工艺是历代艺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有传承保护,才能让它百世流芳,永绽光芒。幸运的是,2006 年,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