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中的其他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项目式学习中的其他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三种理论都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需要层次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在《人的动机理论》提出了人的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爱的需要”是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

项目式学习中的其他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以上三种理论都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除此之外需要层次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对于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他在《人的动机理论》提出了人的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爱的需要”是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社会上所有的人(病态者除外)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9]需要层次理论进一步指出,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满足他们需要的最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这种需要,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建构和身心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也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许多“后进生”正是因为在学校里遭受教师的冷落,正常的尊严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才另寻出路,以不同于社会多数人共识的另类行为寻求部分人的认可和尊重。如希望用敢于向教师、公德挑战,获得部分落后学生的依附和崇拜;如到电子游戏虚拟世界中去拼杀享受成功的愉悦快感。基于这种认识,项目式学习把教学活动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包括互助和竞赛,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来满足归属、认同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最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www.daowen.com)

主体性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功能表现,“它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0]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12]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者都认识到,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中心,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与建构。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必须大胆地给学生留足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思考、质疑、讨论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启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获取知识,主动地探求真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项目式学习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使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健康、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