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责任审计:产品召回、污染物治理与员工福利

社会责任审计:产品召回、污染物治理与员工福利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是否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对社会的危害。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单位是否承担治理或相关法律责任。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单位是否采取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单位是否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增加社会负担。单位是否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社会责任审计:产品召回、污染物治理与员工福利

社会责任是指单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单位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单位和员工、单位和社会、单位和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审计与评价社会责任时,应关注的风险是:由于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会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服务不到位,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会导致单位巨额赔偿,形象受损、信誉下降,甚至破产;由于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单位巨额赔偿、发展后劲不足,甚至停业;由于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会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单位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安全生产审计要点

(1)单位是否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单位是否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单位安全生产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单位是否实现安全生产投入,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

(3)单位是否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单位是否加强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单位如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和瞒报。

(二)产品质量的审计要点

(1)单位是否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和大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单位是否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禁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3)单位是否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对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是否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对社会的危害。单位是否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审计要点

(1)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单位是否通过有效的宣传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2)单位是否重视生态保护,加大对环境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不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清洁生产。(www.daowen.com)

单位是否加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治理,建立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

(3)单位是否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

单位是否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加强革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4)单位是否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单位是否承担治理或相关法律责任。

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单位是否采取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的审计要点

(1)单位是否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人力资源政策,保护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单位是否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增加社会负担。

(2)单位是否与员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工薪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酬。单位是否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薪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保持合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3)单位是否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单位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是否按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监护,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

单位是否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确保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4)单位是否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单位是否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杜绝性别、民族、宗教、年龄等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5)单位是否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6)单位是否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