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只重衣冠,不重人——为人处世与《道德经》

只重衣冠,不重人——为人处世与《道德经》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儒鲁哀公就是一位只讲形式,念念不忘自己的学说与主张的人,这样他实现的就只是表面的东西,并无实在内容。不过,鲁哀公这人自我感觉良好。鲁哀公按庄子的建议做了,果然五天以后,鲁国就没有敢穿儒服的人了。哀公听到报告,十分感动,立即召见此人,并向他问及一些国家大事。只重衣冠不重人就这样蒙蔽人。

这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心中没有目的,更容易达到目的。如果不讲实在内容,只求形式,那不过只是自欺欺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是不要勉强,更不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国人讲实在,讲含蓄,常说“破絮包珍珠”,“若要功夫真,埋头不出声”;最讨厌: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不要把什么都放在嘴上,不要一门心思放在外表上,也不要什么事都耿耿于怀。

百里奚做了奴隶,并不把失去官位放在心上,所以他养牛,牛便养得膘肥体壮,使秦穆公发现他有特殊的见识与心胸,就把秦国的政事交给他。

虞舜年轻时,总是被后娘毒打,生活已没有出路了。但他既不忧生,也不想死,仍然对母亲非常孝顺,乃至把天地都感动了。唐尧把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作妻子,并让他管理天下的事。

这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心中没有目的,更容易达到目的。如果不讲实在内容,只求形式,那不过只是自欺欺人。

大儒鲁哀公就是一位只讲形式,念念不忘自己的学说与主张的人,这样他实现的就只是表面的东西,并无实在内容。不过,鲁哀公这人自我感觉良好。

庄子去见他,他很看不起地对庄子说:鲁国是儒士的天下,但很少有人信奉先生的学说。

庄子不以为然,说:鲁国真正的儒士不是多,而是太少了。(https://www.daowen.com)

哀公说:全鲁国的人都穿儒服,怎么能说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儒士当中戴圆帽子的了解天时;穿方形鞋子的知道地理;腰上用五色丝带系着玉块的,行为果断。不过我想,有某种学问与技术的人不一定要穿起特殊服装显示自己。其实,穿起特殊的服装不一定就有某种学问与特长。您本来就认为道理应当是这样的,那么,何不向全国发一道命令:没有儒士这种道术而穿这种儒服的,处死刑。

鲁哀公按庄子的建议做了,果然五天以后,鲁国就没有敢穿儒服的人了。只有一个男子站在公门之前,依旧穿着儒服。

哀公听到报告,十分感动,立即召见此人,并向他问及一些国家大事。无论哀公怎么巧妙地考问,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谈论应对的办法。

庄子说:鲁国这么大,真正的儒者就只一人,可以说是多吗?

只重衣冠不重人就这样蒙蔽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