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草原与海洋: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草原与海洋: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凭借生态落差、气候屏障、应战组织、骑射机动和技术传播等因素,上述游牧部落形成了相对于南面农耕文明的绝对的战略优势,由此,因利乘便地世代劫掠。此种以全人类及大自然为猎物的意欲,是历史上的草原暴力和近现代的海洋暴力的核心情结。[3]历史中国的技术的传播,不仅会转化成其周边的、游牧部落的人祸——“草原暴力”,而且还转化成西方和日本的人祸——“海洋暴力”。

草原与海洋: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历史上,如果没有文明中心的科技传播,就不会有大型暴力——征服世界战争源。后者在客观上倚靠其具有战略优势的地理环境——草原地缘或海洋地缘(气候或海浪的屏障,你打不到他,他能打到你)。

由于太阳光照和地球生物圈的地表资源的分配不均——北纬40°以北的地表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较小。所以,处于东半球较高纬度的人群,在近代(世界联通)以前,总是处于生存困厄的状态;再加上干冷气候的缘故,欧亚大草原的游牧部落在这方面更为严重,因而它们成为世界历史的征服者。凭借生态落差、气候屏障、应战组织、骑射机动和技术传播等因素,上述游牧部落形成了相对于南面农耕文明的绝对的战略优势,由此,因利乘便地世代劫掠。此种以全人类及大自然为猎物的意欲,是历史上的草原暴力和近现代的海洋暴力的核心情结。佛经云:“心造地狱。”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

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人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较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羊、骆驼和马,但放牧牛不行。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相应的历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这些东方的游牧部落,由于其地理位置,不仅能进入欧洲、中东和印度,也能抵达中国;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不时地侵入中国……

对周围的部落来说,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就像一块块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粮仓、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所有这一切都吸引着大草原和沙漠地区饥饿的游牧民。因此……文明中心不时遭到侵掠……

直到公元前二世纪,整个欧亚大陆的力量均势才开始转变,伟大文明的生存才第一次受到游牧民的威胁。马的驯养和较迟的冶铁技术的发明是两个十分重大的发展,它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

到公元前二世纪末,游牧民用骑兵取代战车,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欧亚大陆的游牧民获得前所未有的灵活机动性,能追上和打败防守城市中心的军队。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游牧民的军事才能主要就建立在骑马作战这一基础上;终于,在13世纪时,使成吉思汗能完成一系列惊人的征服。直到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2](www.daowen.com)

中华文明对此的“止患长策”是:“文攻武卫,以夷制夷,迂回用文,逐个同化。”中国历史历经两个“正→反→合”(阴阳和):

第一,“纯正汉风”于秦汉,“逆反”于五胡乱华,“融合华夷”于隋唐

第二,“纯正汉风”于宋明,“逆反”于辽金蒙满,“融合华夷”于清朝(根绝胡患)。

其中极精彩的情节是“他山攻错、大器晚成”:A.佛教与清朝相反相成地根绝胡患;B.清帝国与俄罗斯不谋而合地荡除“草原暴力”。其结果正如汤因比所指出:

准噶尔人的草原帝国却是欧亚大草原上最后一个具有爆发性的帝国。满洲帝国(清朝)与俄罗斯帝国这两大农耕国家的军队都已装备了火器。这两大农耕帝国1652年在阿穆尔河流域的冲突,业已勾画对欧亚大草原的包围,从那时起,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命运便已注定了……与此同时,蒙古人对佛教的皈依也减弱了这个民族的好战性格……1757年(平定准格尔)以后,中国就摆脱了欧亚游牧蛮族对它的威胁,她在这种威胁之下至少已忍耐了2000年之久。[3]

历史中国的技术的传播,不仅会转化成其周边的、游牧部落的人祸——“草原暴力”,而且还转化成西方和日本的人祸——“海洋暴力”。连续千年的中国科技之西传,不仅点燃了文艺复兴之火,也在整个欧洲点燃了的普罗米修斯之火,从而造成了欧洲宗教的失控(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以致人神火拼,族群吞噬,而趋于灭顶之灾。幸亏中国的越洋技术(造船术、指南针和航海图,加上火药)让欧洲人占领了美洲,从而嫁祸于人,纾解内部,否极泰来,化腐臭为神奇。但这对于全人类来说,则是机械与科技、武器与战争的无限升级,而通向万劫不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