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红茶之宗,令人惊艳的中国名茶

中国红茶之宗,令人惊艳的中国名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世界茶行业词典》之中,有一个特殊的词条:BOHEA,它被翻译为“武夷茶”,所指的就是中国福建武夷山所出产的茶叶,因为在英国人眼中,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原产地。截至19世纪初,中国都是唯一的红茶产地。和中国类似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印度红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被英国人培育出来的印度红茶很快就迅速成长,取代了中国红茶的市场地位。但不管如何比较,中国红茶是世界红茶之祖,正山小种又是中国红茶之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红茶之宗,令人惊艳的中国名茶

在《世界茶行业词典》之中,有一个特殊的词条:BOHEA,它被翻译为“武夷茶”,所指的就是中国福建武夷山所出产的茶叶,因为在英国人眼中,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原产地。

小种红茶惊艳世人舌尖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有人说它是因为明末时局动荡,北方军队驻扎在武夷山桐木关时,士兵将茶包当成了床垫,导致茶青全部变红。茶老板无奈之下将其揉捻、炒制,并且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烘烤,才得到了这种带着松脂香气,与绿茶形色相似但却香气完全不同的新茶。通过这样的偶然事件,桐木关也成为了红茶的发源地。而这个故事也记载于《中国茶经》上,自然也就成为了世代流传的红茶的起源。

关于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如今已无法考证,而明代初年的刘基却在他的著作《多能鄙事》中描写了“兰膏红茶”和“酥签红茶”的做法。《清代通史》之中,也记载了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之前,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已经将中国红茶销往欧洲,而这种贸易早在1610年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可以推断红茶的起源应该在明末,也就是1567~1610年之间。至少说明那个时候红茶就已经从武夷山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个时间与桐木关的传说时间大致相同,也互相印证其时间的确切性。

截至19世纪初,中国都是唯一的红茶产地。直到一个叫作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英国植物学家从武夷山窃取了茶树种子和树苗,并将制茶技术带到了印度,红茶的茶种和制作技术才开始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和中国类似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印度红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被英国人培育出来的印度红茶很快就迅速成长,取代了中国红茶的市场地位。随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不同的国家也利用自己的种植环境开始了红茶业的发展,且都成为了当今世界著名的红茶产区之一。如今,世界主要的红茶产出国有十多个,遍布欧亚、非洲和南美洲,而且由于产地气候和工艺的区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红茶产品与红茶文化。对于茶人来说,这是一道丰富的盛宴,也是让口感获得极大满足的广阔天地。但不管如何比较,中国红茶是世界红茶之祖,正山小种又是中国红茶之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www.daowen.com)

在正山小种诞生之初,并没有得到当地茶农和茶人的认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追逐着绿茶的口感,这让正山小种成为了当时茶界的另类。但谁也没想到,当地人不喜欢的茶,却成了荷兰、英国人眼中的极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茶基本都是外销。“武夷山有一大怪,正山小种国外卖”的俗语也因此而来。随着外销的红火,武夷红茶的产量和种植区域也开始扩大,武夷山周边和福建其他茶区,乃至江西的部分茶区都出现了仿制的正山小种,但因为品质的差别,才有了“正山”和“外山”的区别。

所谓的“正山”,在《中国茶经》中定义为“真正的高山地区产出”,所界定范围包括以庙湾、江敦为中心,北到江西铅山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而所谓的“外山”则是指政和、屏南、古田、沙县以及江西铅山等地所制的小种红茶,这类茶叶统称为“人工小种”或者“烟小种”,用以和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等地的“正山”产区小种红茶加以区别。

正山小种的兴盛与生产工艺的传播,演化出了中国工夫红茶,福建的工夫红茶包括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继而又出现了祁红、宁红、宜红、滇红、英红、湖红、越红和苏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