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竹几上的童稚启蒙,牛、读书、捣衣、文彦博、菊

竹几上的童稚启蒙,牛、读书、捣衣、文彦博、菊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第三枚,画面以“惊蛰”为主题。◆中国发行的专题明信片,画面描绘了学童到学堂与先生见面的一幕:学童怯生生地走进宽敞明亮的学堂,等待他的先生表情严肃,正襟危坐。◆中国发行一套邮资明信片,以《三字经》为主题。明信片画面右侧上方是《三字经》中的名句:养不教,父之过。

竹几上的童稚启蒙,牛、读书、捣衣、文彦博、菊

竹几上

有针 有线 有尺 有剪刀

我母亲 坐几前

取针穿线 为我缝衣

竹桌子上有针,有线,有尺子,有剪刀。我的母亲坐在桌子前,拿起针,穿上线,为我缝制衣裳。

苏联1960年发行的明信片,画面是俄罗斯画家尼古拉·麦梅斯的画作《窗前的一幕》。一个宁静的夏日,一缕缕明媚的阳光透过轻薄的窗纱,洒落在房间里的每个角落。一个女孩端坐在窗前的书桌旁低头书写作业,她的母亲手持针线陪坐一旁,全神贯注地缝制衣物。天下的母亲们用几千年的纱线穿过一辈子的针眼,缝缀着儿女们身穿的衣裳,让他们知寒知暖……

◆芬兰1993年6月14日发行一枚邮票小本票,共有五枚邮票,邮票面值都是2.30 芬兰马克,以芬兰画家玛塔·温德林(Martta Wendelin)的画作为主题。其中第二枚,邮票画面是画家创作于1931年的一幅画作:明亮的窗户纱帘半掩,家中的一隅寂静无声,母亲和女儿在家中一起安详地编织毛线。

◆日本2016年发行一套绘画艺术邮票小全张,共有四枚,以儿童为主题。其中第三枚邮票小全张共有十枚邮票,邮票面值都是82日元。其中第九枚,邮票画面描绘了一名鬓发斑白的老奶奶手持针线,为年幼的女孩缝制一只毛茸茸的布娃娃

民主德国1959年6月29日发行一套绘画邮票,共有五枚。其中邮票面值为10 芬尼的一枚,邮票画面是画家夏布利尔·梅舒(Gabriel Metsu)的画作《绣花边的女子》(The Lady Lace Maker),描绘了一位端庄秀丽、文静和蔼的女子。她手持纤细的针线终日操劳,刺绣各种图案精美的服饰花边。

牛力大 能耕田 能挽车

其肉可食 其乳可饮

其角与皮 皆可制器

牛的力气很大,能耕田,能拉车。它的肉可以吃,它的奶可以喝,它的角和皮都可以制成器物。

◆中国2009年发行一套邮资明信片,共有二十四枚,邮票面值为80 分(映日荷花图案),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其中第三枚,画面以“惊蛰”为主题。农谚云:“春雷惊百虫”,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生物。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听雷预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名诗《拟古·仲春遘时雨》中,生动描绘了这个惊天动地的时刻: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蜇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此时桃花朵朵红,梨花树树白。黄莺鸣翠枝,春燕剪杨柳。

◆中国上海发行的邮资纪念封,以中国农历节气为主题。其中第一枚,纪念封图案是画家齐白石的一幅画作,描绘了清明节的一幕:和温煦的春风习习吹来, 嫩绿的柳条细细长长。连绵的细雨淅淅沥沥,闲散的水牛三三两两。

◆斯洛文尼亚2006年9月22日发行一枚邮票,邮票面值为D(107 拉采尔),邮票画面描绘了三头身强力壮的棕色花牛,它们一起牵拉着一辆满载着干草的乡村牛车。

英国西岛1982年7月13日发行一套欠资邮票,共有十二枚,以风土人情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为1 便士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农家女子在一头体格健壮的奶牛身旁挤奶。

◆泰国2005年10月8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四枚,以水牛(Water buあalo)为主题。其中第一枚邮票面值为3 泰铢,邮票画面描绘了一头水牛犄角弯弯的头部特写;第二枚邮票面值为3 泰铢,邮票画面描绘了一头站立在农田中张望的水牛;第三枚邮票面值为3 泰铢,邮票画面描绘了一头匍匐在水塘中休憩的水牛;第四枚邮票面值为15 泰铢,邮票画面描绘了一头在水田中奋力犁地的水牛。

◆中国2015年2月4日发行第一组以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邮票。其中第四枚,邮票画面以“春分”节气为主题。极限片画面是中国画家范曾(1938— )创作于1997年的画作《牛有诉》,描绘了牧童放牛的生动一幕:左一声,右一声,稚嫩的小牧童神气活现,牵着牛鼻子絮絮叨叨。拧着头,弓起背,憨厚的大水牛犄角弯弯,瞪着大眼睛摇头晃脑。

◆瑞士1992年1月24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两枚,以农庄动物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为10 分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一片肥美的牧场绿草如茵,一头健壮的奶牛犄角尖尖。

◆马来西亚2015年发行一套邮票,共有两枚,以农庄动物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为80 分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弯弯的小河河水潺潺流淌,岸边的青草微微摇曳。三三两两的水牛和牛犊在河边悠闲自在地饮水吃草。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

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

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学生到学校(上学)。老师问:“你们来学校做什么?”学生回答说:“我们是听父母的命令,来这里读书的。”老师说:“好。人如果不读书,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捷克斯洛伐克1958年10月24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三枚,以儿童画为主题。邮票首日封图案描绘了乡村中学童上学的一幕:坡顶的小屋粉墙红瓦,参差的树木铺青叠翠。上学的小路纵横交错,清晨的田庄鸟语花香。

◆西属安道尔1979年10月18日发行一枚邮票,邮票面值为19 比塞塔,纪念国际儿童年。邮票图案描绘了一个梳着小辫、身穿红裙的小姐姐,牵着小弟弟的手,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

◆不丹2003年11月11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四枚,以儿童教育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为5 努尔特鲁姆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一个身穿红色衣衫的女孩坐在椅子上,她忽闪着黑亮的眼睛,专心致志地读书;邮票面值为10 努尔特鲁姆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

◆中国发行的专题明信片,画面描绘了学童到学堂与先生见面的一幕:学童怯生生地走进宽敞明亮的学堂,等待他的先生表情严肃,正襟危坐。先生会交给学生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的钥匙,一把打开眼界、心扉的钥匙。(www.daowen.com)

◆中国发行一套邮资明信片,以《三字经》为主题。其中第五枚,明信片左侧的图案描绘了一名学童“囊萤”夜读的故事。明信片画面右侧上方是《三字经》中的名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右侧下方是这些名句的白话译文;第六枚,明信片左侧的图案描绘了古时几个逃学的孩子正在嬉戏玩耍的情景。明信片画面右侧上方是《三字经》中的名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可为。右侧下方是这些名句的白话译文。

◆中国发行一套邮资明信片,以《三字经》为主题。其中第七枚,明信片左侧的图案描绘了一名雕琢美玉的工匠,以及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童。明信片画面右侧上方是《三字经》中的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右侧下方是这些名句的白话译文;第四十五枚,明信片左侧的图案描绘了西汉时公孙弘在自己牧猪的竹林中砍伐竹子削成竹简,将《春秋》抄于竹简上进行学习。明信片右侧上方是《三字经》中的名句: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右侧下方是这些名句的白话译文。小小池塘,春天时池水很深,冬天时池水很浅。有两个女子,正在池塘边,用桶取水,用杵捶打衣物。

捣衣

小池塘 春时水深 冬时水浅

两女子 在池畔

以桶汲水 以杵捣衣

◆卢森堡2012年发行一套附捐邮票,共有四枚,其中邮票面值为0.60 欧元/附捐0.05欧元的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河边的一幕风景:起伏的山峦薄雾缭绕,流淌的小河微波荡漾。岸边的两名乡村女子低着头、弯着腰,在水色清亮的小河中忙忙碌碌地洗涤衣物。

◆芬兰1975年4月28日发行一套欧罗巴邮票,共有两枚,以绘画艺术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为0.90 芬兰马克的一枚,邮票图案是画家提克·沙林恩(Tyko Sallinen)的画作《洗衣妇》(Washerwoman),描绘了小河边的一幕:墨绿、碧绿、嫩绿,一片片树林青枝绿叶。深绿、浅绿、水绿,一丛丛野草浓妆淡抹。两个站在河边的乡村女子一面洗涤衣物,一面谈笑风生。

南斯拉夫1974年9月9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四枚,以绘画艺术为主题。其中邮票面值5.00 新第纳尔,邮票图案是画家伊凡·拉克维克(Ivan Lackovic)的画作《洗衣妇》(Laundresses),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天空中的灰云厚重晦暗,田野里的老树枝叶凋零。几个身穿彩裙的乡村妇女在冰封雪冻的小河边洗衣,她们银铃般的欢声笑语在寂静无声的河滩荒野上空飘荡。

◆中国2011年发行一枚贺年邮资明信片,邮资面值为80 分(花开富贵图案),以过年“洗邋遢”为主题。明信片图案描绘了一名身穿花衣的家庭主妇,她坐在小板凳上,双手在一个木制洗衣盆里用力搓洗衣服。中国有农历新年前两天“洗邋遢”的习俗,洒扫庭院,洗涤衣物,青青吉吉过新年。

文彦博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文彦博小时候曾与一群同伴玩球,球忽然掉进了树洞里。大家都想把球拿出来,可是树洞太深了,怎么也拿不到。文彦博找来一个水盆去打水,把水倒入树洞里。球于是浮出了洞口。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两枚,邮票面值都是1.20 元,以文彦博灌水浮球为主题。文彦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历任将相五十年。文彦博虽然官居高位,但他平常谦逊下士、尊德乐善,为民谋利、多所建树。其中第一枚,邮票画面描绘了文彦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庭院里玩耍皮球时,皮球掉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他们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他们又用棍子到树洞里拨球,但还是够不到。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枚邮票小本票,共有两枚邮票,以文彦博灌水浮球为主题。小本票封底图案描绘了文彦博让几个小朋友在一棵大树旁玩球,皮球忽然掉进了这棵大树的树洞里,大家大惊失色。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套邮票,以文彦博灌水浮球为主题。其中第二枚,邮票画面描绘了当大家正在焦急时,天资聪颖的文彦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小伙伴们提来一桶一桶的水向树洞灌下去。于是,皮球就从树洞里浮了上来。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枚邮票小本票,共有两枚邮票,以文彦博灌水浮球为主题。小本票封面图案描绘了聪明机智的文彦博让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灌入树洞,圆溜溜的皮球也颤颤悠悠地浮了上来。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套邮票,其两枚邮票首日封画面分别描绘了文彦博和几个玩球的小伙伴提水灌入树洞的故事情景。

◆中国2010年6月1日发行一枚邮票小本票,共有两枚邮票,以文彦博灌水浮球为主题。小本票中的一页展示了古书《纯正蒙求》中关于该故事的记载。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

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向四面八方飘散。它的花瓣像细丝,像弯爪。颜色有黄的、白的、褐的、红的。(菊花的)品种非常多。

◆中国1960年12月10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十八枚,以菊花为主题。其中第二枚邮票面值为3 分,邮票画面描绘了绿牡丹菊花;第五枚邮票面值为8 分,邮票画面描绘了如意金钩菊花;第六枚邮票面值为8 分,邮票画面描绘了金牡丹菊花;第十邮票面值为10 分,邮票画面描绘了玉盘托珠菊花。耐寒的菊花迎着秋风傲霜而开,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大小和花瓣也各不相同,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名句家喻户晓。

◆中国2002年1月20日发行一套绘画艺术邮票,共有六枚,以中国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为主题。其中第四枚邮票面值为80 分,邮票和极限片画面是画家画于甲戊年重阳节的画作《瓶菊图》。画面中几朵随意勾勒的菊花,颇有苍劲坚挺之感,流露出画家豪迈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菊花生性比较耐寒,当风霜降临,百花都凋谢时,唯独菊花还在盛开。

◆中国2010年10月18日发行一套邮票,共有四枚,邮票面值都是1.20 元,以梅兰竹菊为主题。其中第四枚邮票首日封图案描绘了一丛金黄灿灿的菊花,在秋风萧瑟中傲然挺立。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咏菊的名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图案右侧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名诗《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阿塞拜疆2011年发行一枚邮票小版张,共有三套相同的邮票(每套两枚),以菊花(chrysanthemum)为主题,纪念在中国无锡举行的第27 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两枚邮票的面值分别为10 阿塞拜疆马纳特和20 阿塞拜疆马纳特,邮票和小版张边纸图案描绘了盛开的红色菊花。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菊花》诗,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坚贞品格的赞美之情: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原来,一瓣瓣金黄色的菊花,折射出冷艳绚丽的生死美学

◆中国发行的绘画艺术明信片,画面是中国画家陈半丁的画作《鲜鲜霜中菊》,描绘了两丛菊花在瑟瑟秋风中盛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词中通过观赏菊花的描绘,抒发了真挚细腻的思念之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