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歌:东山西山采茶忙

茶歌:东山西山采茶忙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茶调在西南山区,一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并列,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民歌的一种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的范围了。茶歌拾贝《采茶歌》采茶清洁笑颜开,香透玉兰郎莫猜。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台湾茶歌》一好酒爱饮竹叶青,采茶爱采嫩茶心;好酒一杯饮醉人,好茶一杯更多情。

想象一下,在青山绿水间,面对着郁郁葱葱的茶树,身在其中,怎么能让人不想一展歌喉?

来源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还有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完全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孙楚的《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指的就是茶。

采茶调

在西南山区,一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并列,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民歌的一种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的范围了。

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演化产生了不少诸如“打茶调”“敬茶调”“献茶调”等曲调。如居住在滇西北的藏胞,生活中随处都会高唱民歌:挤奶时,唱“格奶调”;结婚时,唱“结婚调”;宴会时,唱“敬酒调”;青年男女相会时,唱“打茶调”“爱情调”。又如居住在金沙江岩的彝族,旧时结婚第三天,祭过门神,开始正式宴请宾客时,吹唢呐的人按照待客顺序,依次吹“迎宾调”“敬酒调”“敬烟调”“上菜调”等。

茶歌拾贝

《采茶歌》

采茶清洁笑颜开,香透玉兰郎莫猜。

红粉佳人早有意,风流才子抱琴来。

《传茶词》

执茶者执茶,司杯者捧杯。

当茶一献,礼性三让,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龙井谣》

龙井龙井,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番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婚仪茶歌《茶茗词》

酒食沁芳,芬茗清香。

克禋克祀,是蒸是烹。

甘露之美,璧玉之精。(https://www.daowen.com)

既清且洁,神其来韵。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台湾茶歌》

好酒爱饮竹叶青,采茶爱采嫩茶心;

好酒一杯饮醉人,好茶一杯更多情。

得蒙大姐暗有情,茶杯照影景照人;

连茶并杯吞落肚,十分难舍一条情。

采茶山歌本正经,皆因山歌唱开心;

山歌不是哥自唱,盘古开天唱到今。

茶花白白茶叶青,双手攀枝弄歌声;

忘了日日采茶苦,眼中一样好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