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教育改进: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方法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教育改进: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方法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样方法通常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通常采用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样本估计值的精度,而又不显著增加抽样成本。分层抽样不会降低抽样的可靠性,只是把抽样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子群体,每个子群体独立进行概率抽样。在样本校的相应年级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教育改进: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通常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对样本进行随机原则的抽样,非概率抽样就是不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在教育质量监测中,通常不采用单一的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取,多采用综合性的抽样方式。

1.分层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是按区县、学校、学生三层分别进行,最终确定样本总数和各监测点参考人数。

首先,进行区县层面的抽样。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要么全部参与,要么重点指定哪些区县参与。

其次,进行学校层面的抽样。通常采用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样本估计值的精度,而又不显著增加抽样成本。分层抽样不会降低抽样的可靠性,只是把抽样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子群体,每个子群体独立进行概率抽样。最后,通过组合每个层的信息来形成群体数量的样本估计值。分层变量通常是学校的地理位置、性质、类型、规模、评价类型等。

最后,对学生层面进行抽样。常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几个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样本。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定总体共有N个单位,需要从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先将总体单位进行排序。排序依据通常与总体特征标志无关,如可以按学生学号对学生进行排序等。

第二步,确定取样间隔,将N划分为相同的间隔区间,总共划分为n个相同的部分。

第三步,决定起点,抽样起点有多种选择,通常从第一部分开始,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抽样起点,可以采用(抽样单位+1)除以2的方式(总体单位为奇数)或者(抽样单位+2)除以2的方式(总体单位为偶数)计算。

第四步,以起点为基础,在每个抽样单位内用起点数据加抽样部分的总个数后的抽样。(www.daowen.com)

2.区域两阶抽样法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往往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尽量用最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精确度的抽样数据,以反映区域教育的真实状况。抽样前需要先确定样本总数,然后确定区县、学校数量,每个样本校的参测学生数应是相当的。抽样框的设计遵循“层级越多,精度越低”的原则,一般采用两阶段抽样设计。

首先,确定抽样总体。

【示例】

对四、八年级学生而言,假设σ=10,最大允许误差为0.75,信度在95.45%,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2(Za/2=2)。采用不重复抽样,样本数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各区县样本数量为:

为了便于监测的实施,同时便于统计人数,在实际抽样时,可以确定每个样本校的抽样人数为60名,每个区县抽取12所小学和12所初中学校。合计每区县四、八年级各抽取学生720人作为样本学生。

其次,进行第一阶段抽样——抽取学校样本。根据学校所在区县、地理位置分布以及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好、中、差),在小学和初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学校。按照区县全覆盖,将学校按地理位置分为城市和农村进行分层,在每个小层内,按照学业质量进行分层或者排序。在考虑样本代表性和抽样精度的基础上,保证每个抽样层都有一定数量的学校。

最后,进行第二阶段抽样——抽取样本学生。在样本校的相应年级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