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徽因:用智慧成为家庭与事业兼顾的女性

林徽因:用智慧成为家庭与事业兼顾的女性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在英国留学的诗人徐志摩。林徽因是一个有思想、有学识的女人,面对人生中择偶这样重大的选择,她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徐志摩与梁思成之间,最终她尊重了父亲的意见,选择了家庭背景一致、志趣一致、学业优秀的梁思成。婚后她与梁思成携手,用智慧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了家庭与事业“兼得”的幸福女人。

林徽因:用智慧成为家庭与事业兼顾的女性

汉朝诗人李延年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用这首诗来形容一代才女林徽因,一点也不为过。

林徽因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创办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在英国留学的诗人徐志摩。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自然而然碰撞出爱的火花。但此时徐志摩已有家室,因此林徽因在经过一番理智且痛苦的思考后,最终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和父亲提前回国。

跟随父亲回国后的林徽因在父母的安排下,与梁思成一同去美国攻读建筑学。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可以说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你最后选择的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讲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还是老婆的好’。”梁思成对于林徽因的赞许和爱意,在这段话中表露无遗。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还有着共同的事业。他们一同研究建筑学,先后踏遍全国十五个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了两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夫妻二人毕生致力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曾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国徽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林徽因不仅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有成就,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同样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句话: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林徽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在收获幸福婚姻的同时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

林徽因是一个有思想、有学识的女人,面对人生中择偶这样重大的选择,她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徐志摩与梁思成之间,最终她尊重了父亲的意见,选择了家庭背景一致、志趣一致、学业优秀的梁思成。婚后她与梁思成携手,用智慧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了家庭与事业“兼得”的幸福女人。(www.daowen.com)

人的一生,伴侣的选择尤其重要,特别是作为女性,很容易在爱情来临的时候迷失自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辨能力。

有些人或许在谈恋爱的时候会非常具有吸引力,可是如果真正走进婚姻,就未必适合了。爱情大多数的时候是风花雪月,可婚姻却是朝夕相处的耳鬓厮磨,人究竟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人一起度过一生,都需要人们认真思考。

人不论是在选择伴侣还是在选择事业上,都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再去做选择,结果才不会偏离自己的初心。

我与先生是大学的同学,那时我们一起读书,与对方分享学习的收获,我们相互吸引,彼此欣赏,深深相爱。后来我们大学毕业了,当时除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一无所有。与所有大学生情侣一样,毕业后我们的情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不看好我们的爱情。

但是,我非常明确我先生就是适合我的那个人。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志趣相投,在很多方面我们都非常契合。我相信我们在一起一定能够创造幸福的未来。事实证明,我们的确有能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多年以后的今天,与刚毕业的时候相比,我们已由一无所有到事业小有所成,并且共同向着人生更高的层次迈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人生,我们也在努力为公司的员工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甚至我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为整个社会、国家和世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我和先生共同的愿望和人生理想,我们会为此而努力。

【陈怡“心灵语录”】

相同的志向和爱好,会使夫妻间的关系更加牢固和默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