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翁偶虹文集·回忆录卷中的《十二金钱镖》描绘精彩故事

翁偶虹文集·回忆录卷中的《十二金钱镖》描绘精彩故事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当时编写的《十二金钱镖》,未能免俗,亦复尔尔。《十二金钱镖》的故事,是根据白羽的武侠小说。他写的《十二金钱镖》是继《联镖记》、《武林争雄》的姊妹篇,整个内容并不是嘘虹运剑,驭风飞刀,山魈海魅,斩蟒伏猿的旧套,完全以武林拳脚,草莽镖镝描写江湖上剑师刀客的斗争,比较有些现实主义的因素。当俞剑平以十二金钱镖博得江湖豪客一致赞许之后,丁朝威不但传宗于俞剑平,并将女儿丁云秀许婚。

翁偶虹文集·回忆录卷中的《十二金钱镖》描绘精彩故事

编写上海式的连台本戏,也有一套规律。上海观众的欣赏习惯,喜欢在每一本本戏中,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又必须与整个的连台戏有联系,似乎也是“凤头、猪肚、豹尾”的写法。一般本戏,都要演四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必须是衔接上本的开打场面,等于从前的开场武轴子;中间的两个小时,必须演一段唱、念、做、表并重的文场故事,等于从前的中轴子本戏;后一个小时,必须呼应前场,仍然归到本戏的情节上,以武打解决矛盾,再发展矛盾,留下“扣子”,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能吸引观众“破工夫明日早些来”。我当时编写的《十二金钱镖》,未能免俗,亦复尔尔。

《十二金钱镖》的故事,是根据白羽的武侠小说。白羽原名宫竹心,是我的旧同学,士别三日,他已高踞当时武侠小说家的宝座,与煊赫一时的还珠楼主李寿民(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郑证因(代表作是《鹰爪王》),鼎峙而三。他写的《十二金钱镖》是继《联镖记》、《武林争雄》的姊妹篇,整个内容并不是嘘虹运剑,驭风飞刀,山魈海魅,斩蟒伏猿的旧套,完全以武林拳脚,草莽镖镝描写江湖上剑师刀客的斗争,比较有些现实主义的因素。所以人物的描写,也能做到性格化。在我没有编这个本戏以前,曾接到过白羽的来信,希望我采取他的小说中“柳叶青婚变”一段,为宋德珠编写一个剧本,当时我已然注意到这部小说。为遂故人之愿,此次编写《十二金钱镖》剧本,即迁就了这段情节;同时也为矛盾展开得快一些,就从武林镖师丁朝威封剑闭门、传宗继长起,展开了他的两个弟子——俞剑平和袁振武之间的矛盾,贯穿全剧。而在武林豪士钮禄、辛德寿、翟云鹏、韩志武、崔起凤、徐勇、乐公韬、赵梦龙、左世恭、左世俭、谷万钟等的观礼途中,又穿插着铁莲子柳兆鸿与毒蒺藜谭九峰的矛盾,埋伏了柳兆鸿的女儿柳叶青婚变的因素。俞剑平与袁振武的矛盾,在小说里是摆在习艺过程中同恋丁朝威的女儿丁云秀和在比武会上炫耀十二金钱镖的明争暗斗里。我为了突出俞、袁二人品质和志趣的基本悬殊,又增加了“姚斌关帝庙”一场戏,写出他们对于爱国志士黄强汉的两种不同态度。黄强汉的出现,我安排他是个为民请命、传扩玄衣教的志士,不幸在姚斌关帝庙被捕。虽得同伴相救,杀死官军,但又被袁振武用“点穴”点住,准备献与官府;而俞剑平却从正义出发,逆袁振武之怒而放走黄强汉。在他们师兄师弟争执不决之际,师妹丁云秀赶到,判明曲直,同意俞剑平的看法,从而厌憎了袁振武。在比武会上,柳兆鸿与谭九峰对于丁朝威的传宗问题,又从各自的意气出发,柳兆鸿主张传与俞剑平,谭九峰则主张传与袁振武,终于在公议之下,俞、袁各展身手。当俞剑平以十二金钱镖博得江湖豪客一致赞许之后,丁朝威不但传宗于俞剑平,并将女儿丁云秀许婚。袁振武怨恚填膺,又有个搬弄是非的野鸡毛毛敬轩借题发挥地煽风点火,更激起袁振武复仇的情绪,独闯关东,寻师砺武。二十年后,网罗党羽,劫了俞剑平的镖旗,因而结下不解之仇。这是前一个单元的内容,当然是有些武打场面的。中间的“猪肚”部分,我安排了两个故事,相互联系。一个是从黄强汉引申出来的:他回到家乡,正值连年荒旱,米珠薪桂,奸商计仁山囤积居奇,高抬米价,百姓买不到米,挣扎在饥饿线上,酝酿着一场抢米的风潮。计仁山已有耳闻,请来一位武师程大义,为他运米。程大义与黄强汉是总角之交,暌隔日久,此时相逢,同情黄家的凄苦遭遇,便把运来的米丢与黄家一袋,黄强汉怒其不明大义反助奸商为虐,立志不食,而他的父母逼于饥饿,暗暗地收下了。不意抢米风潮倾乡而涌,州官李云崧带人镇压,在黄家门首发现了计仁山的米袋,搜缚黄家父子,指为暴徒,就地正法。恰巧程大义运米归来,黄母斥骂他慷他人之慨而断送两条性命,程大义辨明了黄家父子的冤枉,揭露了计仁山的罪恶,以“惩办奸商,释放百姓”为条件,自刎而死,以谢黄强汉于地下。李云崧原是个读书种子,素以恤民为怀,自疚地把自己亲生的三岁男孩李步云赠予黄婆为子,又查明了计仁山的罪恶都是他的宠子计桐轩出谋划策所致,激于正义,杀计桐轩以谢乡里。计仁山怀杀子之恨,夤缘贿通了朝廷权宦,罢免了李云崧,并命家人计成带领恶奴把李云崧赔偿黄婆的儿子李步云抢回来,抚为己子,计划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叫他亲手杀死亲父李云崧,以报前仇。李云崧罢官之后,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夫人罹病而亡,只得带着唯一的亲生女儿李映霞耕圃自给。十五年后,李云崧老病交侵,卧床不起,李映霞已然十七岁,弃圃养花,卖花养父。这时李步云已然十九岁,学得一身武艺,误信计仁山之言,要寻找李云崧报仇。就在这天晚上,李映霞正被两个恶徒厮缠呼救,李步云赶来,打走恶徒,解救了李映霞。映霞感以身许,同胞兄妹发生了缱绻深情。在彼此倾诉身世时,李步云说出他的仇人是李云崧,映霞惊疑万分,请出带病的李云崧,代父辩白。李步云也有些疑虑,回家唤来老仆计成,询问当年实况。当计成良心发现,说明真相的时候,恰巧黄婆也来寻找李步云,并取出耳上的金环,证明无误,李步云恍然大悟,赶回家去,扯来计仁山,一剑劈死。黄婆方庆李云崧儿女双圆,哪知李映霞说出了她与步云相爱订婚之事,李云崧一气而绝。计成也怕被计家知晓,投河自尽。这时,计家已买通官府,捉拿李步云。李步云既愧对亲父之死,又自罪于亲妹之恋,即在奋力抵抗、掩护映霞逃走之后,自刎而殉。黑暗社会的恶势力,摆布了这样一出伦理悲剧。另一个故事,则是由李映霞逃命途中,被柳叶青的丈夫杨华拯救而引到柳叶青婚变的情节上:柳叶青是铁莲子柳兆鸿的女儿,许与玉幡杆杨华为妻,尚未结缡。柳兆鸿与谭九峰结仇之后,谭九峰派遣他的弟子呼延生假投柳门,暗窥行径,伺机报复。呼延生是个美男子,性格温柔,他看柳家父女待他很好,良心发现,述说了谭九峰的阴谋。柳叶青出于正义,放他逃走,柳兆鸿却气愤难解,砍伤了呼延生一臂。远在保镖途中的杨华听得传言,说柳叶青与呼延生发生了暧昧,回到家中,试探柳叶青。柳叶青原是个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的女子,出于闺中戏谑,有意撩拨杨华,遣词闪烁。杨华由疑而怒,留下了书信,不辞而去。柳叶青失去了丈夫,央求父亲柳兆鸿跟踪追寻。杨华在出走途中,救下了被官军追捕的李映霞,并护送她到表兄李素庵家中暂住。李素庵夫妇有意成全他们的婚事,暗示映霞以身相许,杨华则因柳叶青的婚约尚在阴晴不定之间,不敢贸然答应。而李映霞却因几经坎坷,倦鸟思栖,一缕深情,都倾注在杨华身上。正在缱绻缠绵之际,柳家父女从镖客胡孟刚口中得知杨华救下一个落难的女子并同至淮安,便轻骑如飞地找到李家。两女一男,新情旧义,感情上的矛盾与性格上的矛盾、事件上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倒也生出许多戏文,给演员开辟了表演的园地。最后结束在李映霞明志自尽,被杨华二次救下;柳兆鸿同情映霞的遭遇,收为义女。而柳叶青却不惬怀,愤而出走,又引出柳兆鸿和杨华再追寻柳叶青的情节,从这个情节引出柳叶青路遇胡孟刚保镖,迤逦地归结到袁振武劫镖旗,寻找俞剑平报仇的总穴。但是柳叶青婚变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结局,这也是编写连台本戏的特点,总要留个“扣子”,下回分解,如何解决,请看二本。这一本戏的“豹尾”部分,即从柳叶青出走开始。柳叶青出走而再遇镖客胡孟刚,并不突然,因为前场已然交代了柳家父女是从胡孟刚口中得知杨华去向的,此时再遇,已然是袁振武带领弟子大熊、二熊、三熊和高、矮、胖、瘦四老,埋伏在范公堤,劫取胡孟刚的镖银,夺取俞剑平的镖旗了。柳叶青是倾向于俞剑平的,眼看胡孟刚等人处于劣势,奋勇相助,柳兆鸿、杨华也同时赶到助阵,终因寡不敌众,袁振武的铁烟袋打法新奇,结果镖银被夺,镖旗被折,俞剑平的弟子程岳被活捉而去。以下就直线发展,完全演十二金钱镖的正文,武场子衔接不断,如九股烟乔茂探堡,俞剑平闯堡会师兄,袁振武用程岳的人头做接风之宴,俞剑平会战三熊、智斗四老,最后俞剑平的十二金钱镖巧敌袁振武的铁烟袋,剧在武打场面中结束。但俞、袁结仇的事件,仍需在第二本、第三本,直到以后的若干本中解决,这就是编写连台本戏的制约性,不能不入乡问俗,约定俗成了。

这本戏用人很多,戏院方面罗致来的演员,基本上都有用武之地。戏是为唐韵笙写的,唐韵笙当然扮演主角俞剑平。我知道唐韵笙是文武兼精的表演艺术家,所以在戏的中部穿插了“抢米赔子”的故事,由他来兼演李云崧,发挥唱、念、做、表。这样安排,唐韵笙能者多劳,前、后部饰俞剑平,中部饰演李云崧。另一位文武兼能的上海本戏演员赵松樵饰演飞豹子袁振武。北平约来的张云溪饰演玉幡杆杨华,张春华饰演九股烟乔茂,宋遇春饰演黄强汉,郭元汾饰演谷万钟。天津约来的赵晓岚饰演李映霞。上海的于素莲饰演柳叶青,李宝奎饰演前部的黄婆(反串老旦)、后部的柳兆鸿。还有李春元饰演高老人,李盛佐饰演矮老人,李刚毅饰演胖老人,王少伯饰演前部野鸡毛、后部瘦老人。这些位演员,都能够发挥所长地担任这些角色。只是在开排之始,遇到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当时有一位票友,与上海一位当道权要有亲戚关系,某权要指命戏院经理周剑星,在这个本戏里给他安排一个角色,身份是位夫人,戏不要太多,必须唱四句[慢板]。周剑星为了应付当道,特请我在共舞台吃“大闸蟹”,再三拜托我在已完成的剧本中添上这个角色。当我问到这位票友是哪一派的旦角时,他苦笑着说:“四大名旦,兼而有之。”我在会心一笑中,已打定主意,在杨华投奔淮安一场戏里,给李素庵添上一位夫人,就请这位四派一体的票友上场唱四句[慢板],达到他的愿望;而下面的戏文,就由李素庵包办一切,李夫人只在一旁敲敲边鼓就可以了。果然,演出之日,皆大欢喜,周剑星更是因为圆满地应付了当道权要而感到欣慰。

不过,倚伏之数,常常是意想不及的。《十二金钱镖》上演后,虽然连卖满堂,却在报纸上出现了攻击的文字,更有一位小报记者替小说作者白羽索要上演税。周剑星问计于我,我认为小报上的把戏必有幕后的牵线,要他调查一番。关于小说作者的酬劳,我和白羽是老同学,很好解决。调查结果,原来是戏里的“抢米”情节,招致了上海米商的反感,便唆使小报记者撰文谩骂。因为一九四六年的上海滩,官商勾结,高抬物价,剥榨人民,米商尤甚。当时上海的物价,差不多都是以黄金白米的价格高涨为标准,纸币日日跌值。在这个戏里,我把米商计仁山塑造成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虽然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给以热烈的反应,而米商则触目惊心,如坐针毡,由恨而嫉,因而就施展出白相人的故技,买通小报记者,累牍攻讦,期诸罢演。但是,小报上的恶作剧,尽管表演得张牙舞爪,却丝毫不能影响观众热烈欢迎的情绪,螳臂不能挡车,逐渐地也就销声匿迹了。《十二金钱镖》连演了四十天,度过了暑热的夏天。观众的普遍舆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褒贬,仍然是一般地针对连台本戏的故事曲折、情节热闹、人物鲜明、有文有武,十足过瘾而已。不过,全剧采用话剧化的正常布景,由幸熙担任设计,不以机关彩头取媚世俗,总算完成了戏院方面对于我编排新型连台本戏的期待之愿。而唐韵笙的唱、念特长,大幅度地发挥于中部李云崧的戏上;武打的特长,则集中地表现在后部拳战四老的戏上,客观上也为他的全能表演艺术作了广告,导致他的许多杰作得以在上海大显身手。

《十二金钱镖》连演四十天后,已值中元节令(旧历七月十五)。外滩的老闸戏院,已在上演绍兴大班的“平安大戏”。当时上海的迷信习俗,似较北京尤浓。中元节俗称“鬼节”,应节好戏,首推《目连救母》。从前有一位文武双全的演员吕月樵,曾在中元节期间反串老旦,上演《目连救母》,非常走红。另一位优秀的短打武生何月山,有一条清洌的嗓子,也能反串老旦,在武戏前面演出《钓金龟》、《游六殿》等,极受欢迎。每逢中元,何月山必演《目连救母》,包括了“舍斋失子”、“杀鸡开戒”、“五鬼活捉”、“滑油山”、“游六殿”等关目。其中“五鬼活捉”一场,饰演刘清提的何月山能够翻好几个“抢背”,摔好几个“锞子’,有时还扩五鬼为十鬼,演出十鬼对叉的热闹场面,疯狂了上海的观众。何月山逝世后,应宝莲也能演出此剧,而应宝莲老大之后,上海滩已无人嗣响。唐韵笙除本工文武老生之外,还能演红脸关羽戏、武生戏、花脸戏、勾脸武生戏、老旦戏、彩旦戏,无戏不精,无戏不纯。他和我同住九福里,结邻而居,时常谈到他的学艺经过。偶然谈到这出《目连救母》,他在无意中谈出他的绝技,观众誉为三绝:一是他的老旦步法,仍宗传统,在这出戏里,前面用“仙鹤步”,后面用“鹌鹑步”;二是他摔的“锞子”,起“范”很高,落地无声,形如元宝;三是他的唱工,能够规规矩矩地唱足“滑油山”和“游六殿”。所以他偶在东北演出,备受欢迎。这一席话,无意中被院方的管事先生听到了,进言经理,烦演此剧。我也很有兴趣地希望他实践演出,以资观摩。他又是那么个和蔼可亲,毫无梨园习气的艺术家,便在盛情难却之下,允于中元节日贴演此剧。天蟾舞台原有“转台”的设备,特制了“十八地狱”的变景,每殿一转,经济场数。唐韵笙的演出,果如其言,唱工、步法、锞子,确是三绝,既饱饫观众喜看“鬼戏”之望,又展示了唐韵笙表演技巧之能,无怪一演再演,竟蝉联了半月之久。院方唯利是图,唐韵笙的《目连救母》既能轰动观众,乐得事半功倍,接演老戏。说也奇怪,唐韵笙在未演《十二金钱镖》之先,已在“打炮”期间上演了几场折子戏,如《好鹤失政》、《闹朝扑犬》、《二子乘舟》等,都有特色。可是观众并不惬意,竟有人在小报上抨击这些剧目是阴阳怪气,乏善可陈。而在演出了《十二金钱镖》和《目连救母》之后,同样地再演这些剧目,观众却是争先恐后,一睹为快。可能是派戏得体,搭配整齐,迎合了观众的口味。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是他的文武双出,如前演《艳阳楼》后演《徐策跑城》,前演《铁笼山》后演《好鹤失政》,前演《拾玉镯》反串刘媒婆,后演《双包案》饰演真包公。在《艳阳楼》里,他演高登,由张云溪演花逢春,高雪樵演呼延豹,张春华演秦仁,萧德寅演青面虎。在《铁笼山》里,他演姜维,由萧德寅演司马师,班世超等演蛮女。《拾玉镯》则由赵晓岚演孙玉姣,他反串刘媒婆,在唱到[原板]的末句拉腔时,用手心转动托着的旱烟袋,耍出许多花样,随着那句长腔,一直耍到后台。《双包案》他演真包公,赵松樵演假包公,完全按金秀山、郎德山的路子,一对一句地大唱[原板];后面开打,唐韵笙改饰大法官,赵松樵露出海派本色,特制了一条“蟒形儿”,缠绕周身,蟒头伫立于人头之上,煞有介事。精灵鬼怪,无稽可考,加重些浪漫色彩,亦足以游目骋怀。另外,唐韵笙还演出了红脸戏《屯土山》、《古城会》、《过五关》、《走麦城》,还有他的独有剧目《十二真人斗玄坛》、《绝龙岭闻太师归天》等,都是他在东北演出的《连台封神榜》中的精彩段子。(www.daowen.com)

我每次看了唐韵笙的卓绝演出,因暑夜难眠,常和他在马路旁席地而坐,摇扇品茗,清谈消夜。从他的老搭档李刚毅、王少伯的谈话中,得知唐韵笙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他曾在青岛崂山养病,得到一位道士的传授,精通文武场面和许多失传的绝技。原来这位道士是戏曲界中腹笥甚博的一位老前辈,江南龟年,偶遇李谟,倾囊赠艺,颇像圯上纳履那样的佳话。唐韵笙又勤研文学,平日手不释卷,自己动笔编戏,作品很多。他在东北排戏时,曾用奖励方法请剧团同业献策献计,“好点子”采用之后,给以物质上的厚赠,因而他排演的本戏,每本均有特色。他还能根据表演技巧的需要,创造了许多新形式的服饰道具。据说短打武生踢鸾带,就是他把鸾带改造成身长穗短的形式,便于一踢即起。“驱车斩将”的打法,也是他首创而遍及全国的。我为这位一专多能的表演艺术家编剧,自觉班门弄斧;但是唐韵笙却从“编剧正宗”的角度,对我谬加推崇。我有幸遇到他这样的异地知音,兴奋之余,也就更愉快地为他赶写二本《十二金钱镖》。

二本《十二金钱镖》是在格罗希路王准臣的公馆里写好的。这一年的夏季,上海特热,王准臣看到我九福里的居室窄闷,恰巧他的公馆又闲着一座楼,楼前花木掩映,清风扑帘,因而请我到他家避暑。他的女儿王蕙蘅,学程腔功力极深,在程砚秋未录《锁麟囊》唱片之先,蕙蘅已录制了三张,自费自赏。她知道我与程先生过从甚深,时常向我询问程派艺术的窍理。在上午编戏、下午谈戏的过程中,我足不出户地消磨了长夏,完成了二本《十二金钱镖》。当我把剧本送到九福里,面交唐韵笙时,他正卧在床上欣赏壁上挂着的四幅王石谷山水画屏。原来他每次旅行演出,总是带着几轴心爱的书画,力避酬酢,赏画养性。从这个生活方式的细节上,我更由衷地钦佩唐韵笙是一位懂得艺术修养的艺术家。但是,此时他的欣赏兴趣,已然是另有所向,由陶冶而旁及克制了。克制是情绪波动后的措施,他的克制情绪,是在难言之隐的特殊情况下,一忍再忍而不得不克制的。当他接到我的剧本后,苦笑地请我坐下,递烟奉茶,从那种不很自然的闲谈中,徐徐透露了他不能再排第二本《十二金钱镖》的原因,原来这就是他情绪波动的后果。经我追问,他出于知己相待之诚,才把这次来沪演出的包银真况对我说明:原来,他的包银被欺骗地克扣了三分之一。而克扣他包银的,正是他认为古道热肠的知心朋友。他说,他并不斤斤计较这几个钱,痛心的是他闯荡江湖数十年,虽知人心鬼蜮,处处提防,却不料这次的鬼蜮伎俩,竟出于他的挚友之手。但是他又从“以己度人,爱惜羽毛”的观念出发,不愿说穿真相,致使他的朋友身败名裂。如鲠在喉,难吐为憾,闷闷终日,郁郁寡欢,唯有卧看古画,排烦遣闷。只盼度日如飞,挨满演期,转回东北。我同情他这意外的刺激,更同意他早离上海,换换环境,解除心病,对于二本《十二金钱镖》之不能上演,我是毫无芥蒂的。过了数日,院方即贴出唐韵笙临别纪念演出的广告。我征得院方同意,把二本《十二金钱镖》的剧本赠予唐韵笙,意在我们相处三个月的艺术交流中留个鸿爪。

结束了《十二金钱镖》,我正准备为周信芳写出《中山羹》全剧以践诺言,不想李少春、袁世海等重来上海,演出于中国戏院,又请我给他们二次排练《百战兴唐》。演出了十天左右,焦菊隐兄又函电频促,约我回平,帮助他导演他写的新京剧《铸情记》。出于同心相印、同气相投,我决定离沪回平。在大来公司殷诚挽留之下,约以暂回半年,明夏来沪。几经磋商,我才得于一九四七年旧历年尾,与刘连荣、王少亭同船至津,由津搭车,回到阔别两年的故乡北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