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彦浩特岩画特点简析

巴彦浩特岩画特点简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判断巴彦浩特岩画的文化性质,需要多角度、多视野进行考量,更重要的是从其自身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制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出发,加以比较分析和系统梳理。四是岩画中人面像、神面像、交媾图、生殖器和虎、鹿等大型动物的夸张表现,均体现出较强的原始崇拜特征。从表现手法上看,巴彦浩特岩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多数采用宽线条构图法,不做细节刻画,抽象而简洁,形态亦不失生动。二是部分为写实。

巴彦浩特岩画特点简析

判断巴彦浩特岩画的文化性质,需要多角度、多视野进行考量,更重要的是从其自身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制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出发,加以比较分析和系统梳理。

从题材内容方面看,巴彦浩特岩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从整体上看,动物和牧业生产生活是主题,反映了强烈的牧猎文化色彩,具有典型的牧猎文化特征(如图10、23、104等)。

二是岩画中为数较多的骑马者形象,还有放牧图和马、牛、骆驼、狗等饲养动物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已基本具备了游牧生产形态(如图3、36、38、98、136、154等)。

三是北山羊、盘羊、黄羊、鹿、虎、鹰、狼等野生动物是其反映的主体,既体现了贺兰山西麓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对当时游牧活动的适宜性,也反映了早期游牧活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如图45、60、78、83、86、88、128、179、185、192等)。

四是岩画中人面像、神面像、交媾图、生殖器和虎、鹿等大型动物的夸张表现,均体现出较强的原始崇拜特征(如图7、88、115、116、139、155等)。

从制作手法上看,巴彦浩特岩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凿刻是其制作的主要手法,普遍存在(如图22、23、24、27等)。

二是部分采用磨刻手法,制作显得精美而庄重(如图25、43、116、206等)。

三是极少部分为划刻,制作较为粗糙(如图46、78等)。(www.daowen.com)

四是根据有些画面的分析,存在先凿刻成点,后磨刻成线或面的手法(如图174)。

从表现手法上看,巴彦浩特岩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多数采用宽线条构图法,不做细节刻画,抽象而简洁,形态亦不失生动(如图93、95、96等)。

二是部分采用阴刻手法,刻痕相对较深(如图27、43、72、102等)。

三是部分采用细线条勾勒轮廓,并饰有装饰纹饰(如图29、33、41、42、83、136、179等)。

从艺术风格上看,巴彦浩特岩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夸张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对象(如图15、27、45、106、155等)。

二是部分为写实(如图16、173、118等)。

三是部分为抽象风格或符号化(如图6、49、100、109、157、169、175、184、206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