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家族传统饮食民俗及盛宴

土家族传统饮食民俗及盛宴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有在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时吃社饭的传统,社饭即土家族人在进行“过社”这一重要活动时吃的特殊饭食。在过年的时候,土家族有打糍粑的习俗。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作过赶年。这样的座次安排实际上源于汉族宴会礼节的传统。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土家族人都要酿酒。

土家族传统饮食民俗及盛宴

土家族有在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时吃社饭的传统,社饭即土家族人在进行“过社”这一重要活动时吃的特殊饭食。他们十分看重“过社”,每家每户都做可口的社饭,用来祭祀先人。社饭以白米和野菜作为原料,因野菜有苦味,也称为“忆苦饭”。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新生活的开始,土家族人通过吃社饭教育子孙后代要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过年的时候,土家族有打糍粑的习俗。

糍粑的吃法多样,可用油煎、炸,或在炭火上烤来吃,也可切成小块加上酒糟煮成糍粑汤圆,或切成条加上特制的腊肉炒成糍粑回锅肉等,风味各不相同。大年初一早上,主妇们早早起床,先将糍粑煎好,点上香烛敬奉祖先,等家人起床后大家一起用糍粑蘸着白糖吃,寓意全家人新的一年甜蜜幸福。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作过赶年。过赶年时全家人要围坐一起吃合菜,俗称“团年菜”,祝福全家和乐、万事和顺。(www.daowen.com)

宴会的座次自古及今都是有讲究的,这是“礼”之一。古礼尊者居尊位,湖南少数民族的年节宴会上,人们入席时总是让长辈和尊贵的客人先坐。和瑶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土家族村寨常用方桌,正对大门(或背靠堂屋香火)一方为尊,称为“上席”“上八位”等,一般留给长辈或贵客坐;两边的位置主要是给客人和陪客的人坐;下方则是辈分小的人或次要的人坐。这样的座次安排实际上源于汉族宴会礼节的传统。

土家族在农历四月初八会给辛勤耕作的牛过生日,并且给牛喂最好的饲料,还以酒肉粑粑敬“牛王菩萨”。土家族人每逢端午要把女儿女婿接回家过节,叫“团节”,还用粽子、酒菜敬五谷神,祈祷五谷丰登。沿河的土家族则竞渡龙舟,把粽子丢到河里,纪念屈原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土家族人都要酿酒。将米煮熟后,摊在簸箕上稍晾,配以酒曲拌匀,分装在几个大瓦缸内,密封发酵15天后即可取出烤酒。烤多烤少,要视家中平时需要量来定。一缸酒酿可分两三次烤完,只要密封牢固就不会坏,有的人家还保留到春节烤用,味道更加香醇。[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