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蜻蜓:自然界最有成就的捕食者

蜻蜓:自然界最有成就的捕食者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到捕猎能力,人们多半想到的是凶猛的狮子和老虎,而其实,自然界最成功的捕食者是蜻蜓,那么,蜻蜓为什么拥有如此高超的捕猎能力呢?蜻蜓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地捕捉食物,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

蜻蜓:自然界最有成就的捕食者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自由活动课,班上许多爱玩的男同学都到操场上踢球了。

可是天气并不好,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半空中也有很多蜻蜓飞来飞去。

踢球太热了,大家就歇了下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亮亮说:“这一到快下雨的时候,蜻蜓就出来了,而且飞得特别低。”

小飞说:“是啊,但即使蜻蜓飞得再低,你们也抓不住它。”

亮亮问:“这是为什么?我感觉蜻蜓最没用了,小小的,也飞不高。”

小飞继续说:“因为蜻蜓本身就是最厉害的捕食者,别看它小,它可是自然界拥有眼睛最多的,而且,它本身就像雷达一样,对于周围的情况探测得特别清晰。”

一旁的天天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天啊,这么不起眼的蜻蜓还这么厉害呢。”

在自然界的动物王国中,每天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戏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www.daowen.com)

强者依靠强壮的体形直接捕杀猎物,有的则靠惊人的奔跑速度和耐力存活。提到捕猎能力,人们多半想到的是凶猛的狮子和老虎,而其实,自然界最成功的捕食者是蜻蜓,那么,蜻蜓为什么拥有如此高超的捕猎能力呢?

蜻蜓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地捕捉食物,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由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蜻蜓的视界几乎是环形界的,接近360度,加之蜻蜓的飞行有像直升机一样的悬停能力,这使得它一旦确定捕猎对象,就会时刻让猎物保持在视线范围内,不断调整飞行路线,并能在采取行动前预测目标物的动向。

的确,蜻蜓的视觉非常灵敏,其头部的大部分都被一对大大的复眼占据了。每个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一小眼都是一架小型照相机,周围的物体不断被摄入,形成图像。它能看到6m以内的东西。整个复眼为球形,其弧形的表面可照顾到各个方向,加之蜻蜓的大脑袋能自如转动,使蜻蜓的视野非常开阔。复眼除了能感受到物象外,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根据连续出现于小眼中的形象和时间,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能手,蜻蜓的翅质薄而轻,重量只有0.005g,每秒却可振动30~50次;它们的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40.23km,冲刺飞行速度可高达40m/s。

你看它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架小型飞机:平展的四翼,细长的腹部,还有那飞翔时平稳的样子。蜻蜓飞起来十分灵活,它既能够快速飞行,迅速变换方向和高度,又能在某一高度缓缓滑翔,或悬浮在半空中,甚至还能倒飞、侧飞、直上直下,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即使最现代化的飞机其飞行本领也远远不及蜻蜓。有些蜻蜓能够长途飞行,飞越几千万千米。蜻蜓不凡的飞行技能应归功于它发达的翅肌和气囊,前者使翅能快速扇动,后者储有空气,可以调节体温,增加浮力,因而它能自如地停留在空中。它那两对膜质的翅膀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翅脉,使蜻蜓的翅既轻又结实。翅的前缘有角质加厚形成的翅痣,可别轻看了这小小的翅痣,它是蜻蜓飞行的消振器,能消除飞行时翅膀的震颤,如果去掉它,蜻蜓飞起来就会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摆摆,飘忽不定。在航空史上,飞机由于剧烈振动而时常导致机翼断裂,后来飞机设计师根据蜻蜓的翅膀逐渐摸索出了解决的办法,在飞机的两翼各加一块平衡重锤。

知识小链接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形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