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对教育内容意义界定的差异

教师继续教育:对教育内容意义界定的差异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素质教育把教育内容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介和手段,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不是以是否为考试内容为基准,而是必须依据二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的可能性;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课程观上的分歧与对立。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在内的真正的科学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对教育内容意义界定的差异

应试教育把教育内容视为提高考试成绩或借以升学的媒介与手段,课程只为考试而设,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学校的教育内容完全等同于考试内容。而素质教育把教育内容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介和手段,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不是以是否为考试内容为基准,而是必须依据二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的可能性;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课程观上的分歧与对立。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可以说,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此是理解、认同、支持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基本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基本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沿着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轨道组织教育与教学,但是由于在如前所述的诸种原因的影响下的应试教育目的观不断受到刺激,得到强化,使应试教育的课程观开始抬头,并在某些地区、学校占了上峰,其具体表现是国家规定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受到肢解,学校只开设中考、高考的内容,中考、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中考、高考不考的科目学校不教,学生也不学。为了应付会考,某些学校或让老师领着学生画出,或由教师做出标准答案在考试前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以便抄袭,甚至在考试时老师直接念标准答案让学生蒙混过关得高分……。再者,应试教育的课程观还表现在由于中考、高考出现了某种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道德教育的倾向,在基础教育的教学中也如法炮制,相应地出现了重视科学教育,轻视人文道德教育的端倪。即便是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也不是全面的、真正的科学教育。真正的科学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在内的真正的科学教育。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对科学过程的再现,忽视了对科学思想的弘扬,科学方法的掌握,对科学的认识只停留在对已有科学结论的掌握这一层面上。由于应试教育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过于褊狭,便出现了我们的学生在国际性的知识竞赛中能拿大奖,而在实践与实验中却诚惶诚恐,手足无措;由于只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科学精神的陶冶,只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成果而忽略了科学家的精神、人格,使学生只学知识不学做人,造成学生人格精神的不健全、心理品质低下,造成学生人性的偏执、理想的萎缩、个人利益的极度膨胀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淡薄。因此,既进行科学知识,又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观与应试教育课程观的根本区别之一。(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