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神经传导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神经传导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经传导检测又被称为神经电图,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 波、H 反射等。在对神经电图检测结果判断时,还应注意相应的影响因素。但是在普通的MCV 和SCV 的检查中一般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是对于目标神经的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建议增加健侧的检查以供对照。例如,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时,当给予电刺激时,边注意受试者的适应表情,边逐渐加大刺激量,不要用连续刺激模式,用单次刺激模式。

神经传导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神经传导检测又被称为神经电图,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传导速度、CMAP 波幅和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传导速度、SNAP 波幅和潜伏期)、F 波、H 反射等。神经电图的共同点都是用刺激电极对肢体的一端进行刺激,在肢体的另一端接受机体反应产生的生物电信号。神经电图的基本机制是刺激点到记录点(或称接受点)间都是经过一段神经通路传导,我们可以通过刺激信号在体内传导的快慢(潜伏期或传导速度)和接收信号的大小(波幅),间接判断在刺激点和记录点之间的神经通路是否功能正常。

(一)记录方式

所有神经电图安放位置都遵循同一个原则:刺激点到记录点中间安装接地线,记录点的负极(记录极)和刺激点的负极(一般通用黑色电极表示负极)都是离地线最近,相反记录电极的正极(参考极)和刺激点的正极都是远离地线的(图4-11)。传导距离是测量刺激点负极到记录点负极之间的距离(要精确到1mm)。

图4-11 神经电图电极安放位置示意图

(二)神经电图指标

尽管各神经电图图形有一定不同,但都是由时间-波幅测量结果构成的坐标图(图4-12),纵轴为波幅(mV 或μV),横轴为时间(ms)。虽然各种神经电图的形式有不同,但是潜伏期和波幅是主要的观察指标。

图4-12 神经电图示意图

(纵轴为波幅,横轴为时间)

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CV)是在潜伏期的基础上,结合传导距离根据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计算出来的。有的神经电图不能计算传导速度就用潜伏期判断,比如MCV 的一个刺激点到记录点之间不仅仅包括了神经纤维,还包括了神经-肌接头和肌肉的部分参与,所以不能用同一介质计算传导速度的方法计算,只能用远端潜伏期来间接地判断其传导速度;H 反射的潜伏期一般根据受试者的身高不同而不同,用H 波的潜伏期判断。传导速度和潜伏期都能够反映神经传导的快慢。神经电图波幅的大小既反映了动作电位电压的大小,也反映了神经发生动作电位的强弱。

(三)神经电图的异常结果初步判断

关于异常神经电图的判断,国内外电生理协会和不同著作提出的具体判断条件有一定差别,但一般认为以下条件均可作为依据。(www.daowen.com)

(1)远端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20%提示异常,超过50%确定异常。

(2)传导速度减慢,低于正常值20%提示异常,低于50%确定异常。

(3)双侧同名神经同节段的传导速度差大于10m/s 提示异常。

(4)波幅低于正常值的20%提示可疑异常,低于50%确定异常。

神经电图检测结果一般可以实验室自身大数据研究建立的正常值进行比较,或者缺少、无条件建立自身实验值正常值时,可通过与相应规范、著作中公布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在法医学鉴定中,尤其是当异常结果与正常结构相差20%左右时,编者建议与受试者自身健侧同名神经进行对照,从而尽量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

在对神经电图检测结果判断时,还应注意相应的影响因素。例如,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受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少(体温、距离测量的准确性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所以是更加可靠的指标;而波幅受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如记录点位置是否在肌腹最高点上、刺激位置是否在神经干上、是否给予了超强电刺激等),而这些因素和检查医师的经验和受试者个体结构等因素有关,所以是次要参考指标。

(四)神经电图的影响因素

(1)温度是影响神经电图很重要的因素。神经电图中的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和波幅等因素受温度影响很大,特别是远端神经的检查很受影响,温度降低会导致传导速度的减慢和远端潜伏期的延长,甚至波幅降低。因此检测环境温度应当保持在常温,检查者在开始神经电图检测之前要测量皮温,尤其是寒冷季节,受试者刚进入检查室里,肢体体表温度可能还较低,建议检查者用手测法和红外测温仪测量一下受试者的肢体体表温度。没有红外测温位的肌电图室,检查者可用自己正常手温触摸受试者的手脚,比自己的体温低的就需要先行局部加热。

(2)身高是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之一。一般肢体长的受试者,传导速度相对较慢,往往是正常值的下限,下肢的传导速度较上肢的慢(一般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在50m/s 以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在40m/s 以上)。但是在普通的MCV 和SCV 的检查中一般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是对于目标神经的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建议增加健侧的检查以供对照。

(3)年龄与传导速度也有密切关系。小于3岁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传导速度较慢,是青壮年的50%左右;3岁以后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增快,到15岁后神经传导速度和成人的正常值基本相同,其间神经电图的波幅也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大于60岁后传导速度有逐渐减慢趋势,波幅也逐渐降低。所以实验室建立自身正常值时应当根据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值来判断。而在实践中,对于年龄较大和较小的受试者,建议增加健侧检查结果以供对照。

(4)部分神经有先天性变异,其解剖走行与正常走行位置有一定距离,加之容积传导的影响,在常规神经干体表投影位置进行刺激时,支配肌肉记录到的CMAP 明显降低甚至引不出,传导速度也会减慢甚至消失,从而影响神经电图的结果。如遇到此种情形,推荐采用英寸法进行检测。在常规的记录部位中,先在近端找一个大致可以引出最大CMAP 的位置后,1~2cm间距在周围移动刺激电极并改变方向,在肢体横向的位置找到最大的CMAP 后,再在下一个2cm 间距部位用类似的方法找,最后将各个节段最大的CMAP 的刺激点上连成一条线,就可得到所检神经的体表投影。

(5)刺激强度。不论是MCV 还是SCV,都必须用超强电刺激。未用超强电刺激会导致神经电图的波幅降低。例如,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时,当给予电刺激时,边注意受试者的适应表情,边逐渐加大刺激量,不要用连续刺激模式,用单次刺激模式。当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并稳定后,最后将电流量加大20%,即为超强电刺激,此时获得的CMAP 即为最佳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刺激的强度用单次模式,波宽0.2ms。在一些深部难以诱发的神经反应时,可以将波宽根据条件开大,最大可以到1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