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信任的重要性及对个体成长的需求

网络信任的重要性及对个体成长的需求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5]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缺失需要,必不可少。具体而言,网络信任关系的发起者之所以会向他人发出信任请求,其目的除了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爱与尊重之外,也是通过对他人的信任来不断巩固自己的网络角色,完成自我的网络呈现;而信任关系的接受者之所以会接受他人的信任,主要原因是通过他人的认同使得个体自身的网络角色得以实现,在他人的认同中完成网络自我身份的认同。

网络信任的重要性及对个体成长的需求

一个人信任另一个人总是关乎需求或者目的,即个体想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或期望的。信任总是与需求形影不离,或者说需求是信任的触发点。如果没有需求,也就不可能关注什么。因而,也就不会主观信任某人。这就意味着需求始终是需求,而没有获得满足。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网络社交关系对他们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他们很好奇,期望建立这种关系并从中获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帮助自己更好成长。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将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划分为七级,如图2-9所示。[95]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缺失需要,必不可少。“90后”大学生基本已经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是这些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或者满足,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很快出现,他们需要在社交中获取友谊、爱和尊重。他们在网络上建立各种关系,并期望从这些关系对象那里获得这些需要。尤其是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缺少他人“爱”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似乎就是他们梦中的伊甸园。无论是正常的对关爱的需求,还是卡伦·荷妮(Ka·ren Horney)在《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中所提及的病态人格对关爱的需求,网络似乎都可以为之提供。但是,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尝试在网络上建立各种关系,然后才能获得满足。然而,信任的建立总是更多地被视作发展新型交互范式关键要素。[96]因为不管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没有信任存在的关系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也不能长久维系。

图2-9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资料来源: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04.(www.daowen.com)

对于本研究中的“90后”大学生被试而言,他们在网络社交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几乎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他们希望自己给予信任的对象能够具有某些特定的品质(例如,诚实、善良、仁爱等)并期望他们的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结果。但是,他们也意识到给予信任就像是下赌注,是对他人未来的不确定的不可控制的行为进行投注,而这个过程中总是伴随着风险。[97]没有不确定性及风险就不存在信任,信任就是明知存在风险却仍要投注的行为。即便如此,对于建立关系而言,这又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想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就必须先建立信任。简言之,信任是建立网络关系所必需的,是维持网络关系的必需品。

网络信任关系更像是朵“带刺的玫瑰”,那“娇艳的玫瑰”就是可以从中获取的利益,即获取友谊、爱与尊重。实际上,这个利益远不止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利益,网络上发展的关系多数是“弱联系”,这种类型的关系往往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利益。然而,摘取这朵“玫瑰”就必须要承担被刺扎的风险,即网络关系中潜在的风险。信任总是与风险结伴而行,在网络环境中,网络信任的风险极为普遍,没有人可以预测给予信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结果。或许只有谨慎给予信任,才能避免高风险。[98]在这个意义上,网络信任建立的过程似乎就是获取利益并规避风险的过程,或许这也正是网络关系的引人入胜之处。

信任不只是建立网络关系的基础,也是在网络上获得他人认同的基础。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Ricoeur)认为,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离不开人们之间的相互承认。[99]实际上,这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毕竟,网络虚拟角色的后台创建者是实实在在的人。具体而言,网络信任关系的发起者之所以会向他人发出信任请求,其目的除了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爱与尊重之外,也是通过对他人的信任来不断巩固自己的网络角色,完成自我的网络呈现;而信任关系的接受者之所以会接受他人的信任,主要原因是通过他人的认同使得个体自身的网络角色得以实现,在他人的认同中完成网络自我身份的认同。[100]

正如前文所言,网络情境是虚拟角色表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中,上演的是没有排练过的“表演”,“有时,个体会按照一种既定的方式表现自己,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给他人造成某种印象,使他们做出其所预期获得的特定回应”。[101]但是,在真正的网络社交过程中,往往计划比变化快,已经设定好的某些“程序”可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偏离既定轨道,最终使得对自身自我“形象”的预期与他人对“我”的“形象”的预期融为一体。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完成了自我的网络呈现,同时在他人对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承认中完成了自我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步并同时体验着对认同的承认、对自我的承认及相互之间的承认。由此,在网络社交过程中,网络社交双方往往会“为承认而斗争”,即网络社交双方为了让对方认同自己的网络身份而多次重复博弈。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在网络社交中想要获得他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虚拟角色的身份认同及承认,实际上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需要,而他人对“我”的身份认同也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获得了身份认同继而才能满足尊重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