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方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概念成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难题,也成了提高化学成绩的难点。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过程与方法”维度课程目标的设置着眼于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着眼于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方法

化学作为科学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知道或是了解化学概念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更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在化学的教材中,化学概念数量多,而且大多数的化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的也比较困难。化学概念成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难题,也成了提高化学成绩的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成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仍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相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情趣和生活现实出发,把握两个原则。

1.关注生活,概念引入情景化的原则

教材上的概念抽象、枯燥,我们如果照本宣科,就概念而概念的乏味陈词,纯粹的理论化,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甚至会把更多的学生引到梦乡。只有好的设计,才能突破这个瓶颈,这个设计就是抽象问题形象化、立体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在化学概念导入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具体的呈现出来,以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注度。例如:在讲《焰色反应》的溶剂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概念的教学。先问同学们在家自己动手炒过菜没有?是否观察到食盐掉在火焰上,火焰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吗?这样的问题来自生活,同学们如果有生活且细心观察的话,一定能说出“黄色的火焰”。这个时候教师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以引起同学们探究的兴趣,接着可以给同学们演示铜、铁等金属的火焰颜色实验。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会观看到各种美丽的火焰焰色,产生对概念的思考,这时化学老师适时地导入化学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分析金属的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将化学知识生活化、问题化,借此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化学教学学以致用的意义。

教材中的化学概念是以静态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处理,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静态的语言生动、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实验,概念形成探究化的原则

掌握化学概念的目的除了要使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www.daowen.com)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用归纳、综合、概括的方式直观的构建化学概念。例如:在讲到《原电池》概念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化学本质。演示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取锌片和铜片各一小块放入硫酸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第二步用铜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发生的化学现象并记录。第三步将导线连接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变化。学生会在实验中发现锌片上会冒出气泡,而铜片上没有。学生利用已有的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的性质等知识,可以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在第二步中,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连上导线后不活泼的金属也会产生气泡?铜片并没有发生反应,这就引起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在第三步中,学生发现电流计检测出导线有电流流动,于是就会给学生带来启发。想到从锌片中流失的电子通过导线传到了铜片上,使稀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获得了电子而产生氢气。

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获得真实、形象、客观的实验现象。通过科学的推理,一步步地验证着科学的知识,形成了化学概念。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原本枯燥乏味的概念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只有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层次,决定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水平。由此,理清化学概念的结构层次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统筹概念的学习过程,形成适合学生认知的课堂结构,无疑是有效教学中值得探索的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过程与方法”维度课程目标的设置着眼于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着眼于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概念教学的常见误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对概念进行有效的结构分析与教学整合,学生只能通过习题演练来获得概念不同层次涵义的片段,这样很难达成概念的完整结构与不同层次间的有效联系,难以构建对概念整体、全面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