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情视角的初中写作教学实例

学情视角的初中写作教学实例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活学生的写作状态,跟课文学习动作描写江门市怡福中学陈慧敏设计说明学生良好的写作状态的创设与引入是一项慢功,需要老师长期指导与塑造。出示课文例子师:把“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换成“叫”行不行?

学情视角的初中写作教学实例

激活学生的写作状态,跟课文学习动作描写

江门市怡福中学 陈慧敏

设计说明

学生良好的写作状态的创设与引入是一项慢功,需要老师长期指导与塑造。激活学生的写作状态,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走出一条宽松和谐的成功大路。建议抓日常生活片段,激活并启迪学生的思维深度,充分调动其写作兴趣;再创设个性写作情境,激活并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激活学生写作的热情,还可以借鉴课文范例,让学生的写作状态在名家引领下被进一步激活,达到最佳写作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动作描写的要求,理解动作描写的概念及其作用。

2.能根据需要,生动形象地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策略。

教学准备

导入:经典课文段落回顾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节选

明确:将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将动作行为描写得具体、生动、传神。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

学前自我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明概念,晓作用

1.什么是动作描写?

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是动作描写。

2.请从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找出有对应作用的动作描写。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身体状态)

——《散步》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性格特点)

——《秋天的怀念》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心理状态)

——《散步》

3.归纳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3)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状态。

二、例文中,寻秘诀

1.分解动作,具体描写。

请聪明的你们来支招!

擦黑板

老师已经站在了门口,他忽然看见黑板还没擦。他两步就从第一排蹿上讲台,抓起讲桌上的板擦,一转身,面朝黑板,抡起膀子,用足力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哗哗”两三下,大半个黑板的字就消失了,只剩高处的标题,他跳起来,一下,两下,三下,黑板干净了。他把板擦往讲桌上一扔,带着满身的粉尘跑下了讲台,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师:这段檫黑板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1:描写得特别具体、详细。

生2:把檫黑板的过程分解成细化的部分。

师:对,细致分解了。

生3: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眼前,太细致了!

师:请同学具体说说分解成哪些步骤?

生3:擦黑板动作的细致分解

1.走上讲台

2.拿起黑板擦

3.擦黑板

4.放下黑板擦

5.回到座位

师: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秘诀一:会分解动作

试一试:洗衣服、做饭、爬树、扫清洁区、上课偷看课外书等动作的细致分解。

2.选准动词,精准表达。

出示课文例子

师:把“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换成“叫”行不行?

生1:“闹”不仅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了春花多、艳、甜。

生2:“叫”只表达发出声响,感情色彩不浓,不够生动形象。

师:看来动词是否精准,都能直接影响表达效果,一定要精心比较挑选。那第二个秘诀可归纳成什么?

生3:选准动词。

秘诀二:选准动词

描写起床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卫生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刷了几下,然后取下毛巾,在脸上洗了两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师:先把动词圈出来,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生1:这些动词不够鲜明精准。

生2:都是些常见的一般性动词,不够生动出彩。

师:那现在让你们来选准动词替换完善这个情景吧。

生3: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

师:好棒!动词一旦选准替换,效果焕然一新,生动形象多了。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帮助学生积累动词

[走]

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转悠 闲逛 徜徉 踉跄 蹒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一瘸一拐 匍匐前进 蹑手蹑脚

[跑]

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东奔西窜 横冲直撞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得比兔子还快 飞似的跑

[看]

瞧 瞅 过目 注视 端详 凝视 仰视 俯瞰 远眺 瞭望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审视 洞察 打量 巡视 目击 目睹 会见 召见 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怒目而视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瞻前顾后 举目远望 极目瞭望 尽收眼底 察言观色 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走马看花

[听]

倾听 聆听 窃听 旁听 听候 侧耳细听 听得入迷 听信谣言 百听不厌 道听途说 充耳不闻 当作耳边风 左耳进,右耳出

[想]

猜想 推想 设想 回想 空想 梦想 联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绪

3.添加修饰,生动形象。

比一比

母亲躲出去,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

师:对比两组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1:第二组更详尽。

生2:第二组使用了修饰语进行扩充展开。

师:对,修饰语的使用让动作描写更生动形象。

秘诀三:加修辞或修饰语

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

妈妈推开门,走进来,看见我又在看电视,就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走过来关了电视,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拎进了房间。

师:这个片段中的小作者有进行动作和语言描写,但显得单调、平淡,怎样才能让这个片段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呢?

生1:可以添加修饰语。

生2:可以给动作和语言增加细节化的描写。

生3: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4: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

师:修饰语和修辞的添加让细节描写更细致具体,修改后的片段生动极了!

修改后的片段: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竟没有发觉。妈妈见我又在看电视,而且看得如此投入,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用她那高而尖的嗓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大步走过来,“啪”的一声关了电视,又迅速地转过身来,准确无误地揪住了我的耳朵,用她那有力的大手把我拎进了房间。

改后的片段因为加上了“轻轻、蹑手蹑脚、津津有味、声色俱厉、边骂边大步走、‘啪’的一声、迅速、准确无误”等细节描写,所以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多了。

三、善思考,齐总结

1.会分解动作。

2.选准动词。

3.添加修辞或修饰语。

四、设情境,试一试

炎热的夏天,我刚上完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口渴,想喝水,于是到小卖部买水喝。

提示:1.分解动作;2.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3.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或巧用修辞。

佳作展示:

上完体育课,我已口干舌燥了。我像火箭似的跑到小卖部。来到小卖部时,我气喘吁吁地掏出了钱,伸出手,拎起了一瓶水。我抓着这瓶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似的,把钱扔给了售货员,迅速地拧开盖子,就把水一口一口地狂吞下去。急速喝完,我才无限满足地慢慢地走出小卖部。

五、巧运用,成佳作

1.学后学生对照评价量表自评

教学过程

一、明概念,晓作用

1.什么是动作描写?

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是动作描写。

2.请从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找出有对应作用的动作描写。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身体状态)

——《散步》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性格特点)

——《秋天的怀念》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心理状态)

——《散步》

3.归纳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3)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状态。

二、例文中,寻秘诀

1.分解动作,具体描写。

请聪明的你们来支招!

擦黑板

老师已经站在了门口,他忽然看见黑板还没擦。他两步就从第一排蹿上讲台,抓起讲桌上的板擦,一转身,面朝黑板,抡起膀子,用足力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哗哗”两三下,大半个黑板的字就消失了,只剩高处的标题,他跳起来,一下,两下,三下,黑板干净了。他把板擦往讲桌上一扔,带着满身的粉尘跑下了讲台,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师:这段檫黑板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1:描写得特别具体、详细。

生2:把檫黑板的过程分解成细化的部分。

师:对,细致分解了。

生3: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眼前,太细致了!

师:请同学具体说说分解成哪些步骤?

生3:擦黑板动作的细致分解

1.走上讲台

2.拿起黑板擦

3.擦黑板

4.放下黑板擦

5.回到座位

师: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秘诀一:会分解动作

试一试:洗衣服、做饭、爬树、扫清洁区、上课偷看课外书等动作的细致分解。

2.选准动词,精准表达。

出示课文例子

师:把“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换成“叫”行不行?

生1:“闹”不仅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了春花多、艳、甜。

生2:“叫”只表达发出声响,感情色彩不浓,不够生动形象。

师:看来动词是否精准,都能直接影响表达效果,一定要精心比较挑选。那第二个秘诀可归纳成什么?

生3:选准动词。

秘诀二:选准动词

描写起床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卫生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刷了几下,然后取下毛巾,在脸上洗了两把,飞快地跑出屋子。(www.daowen.com)

师:先把动词圈出来,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生1:这些动词不够鲜明精准。

生2:都是些常见的一般性动词,不够生动出彩。

师:那现在让你们来选准动词替换完善这个情景吧。

生3: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

师:好棒!动词一旦选准替换,效果焕然一新,生动形象多了。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帮助学生积累动词

[走]

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转悠 闲逛 徜徉 踉跄 蹒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一瘸一拐 匍匐前进 蹑手蹑脚

[跑]

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东奔西窜 横冲直撞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得比兔子还快 飞似的跑

[看]

瞧 瞅 过目 注视 端详 凝视 仰视 俯瞰 远眺 瞭望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审视 洞察 打量 巡视 目击 目睹 会见 召见 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怒目而视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瞻前顾后 举目远望 极目瞭望 尽收眼底 察言观色 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走马看花

[听]

倾听 聆听 窃听 旁听 听候 侧耳细听 听得入迷 听信谣言 百听不厌 道听途说 充耳不闻 当作耳边风 左耳进,右耳出

[想]

猜想 推想 设想 回想 空想 梦想 联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绪

3.添加修饰,生动形象。

比一比

母亲躲出去,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

师:对比两组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1:第二组更详尽。

生2:第二组使用了修饰语进行扩充展开。

师:对,修饰语的使用让动作描写更生动形象。

秘诀三:加修辞或修饰语

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

妈妈推开门,走进来,看见我又在看电视,就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走过来关了电视,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拎进了房间。

师:这个片段中的小作者有进行动作和语言描写,但显得单调、平淡,怎样才能让这个片段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呢?

生1:可以添加修饰语。

生2:可以给动作和语言增加细节化的描写。

生3: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4: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

师:修饰语和修辞的添加让细节描写更细致具体,修改后的片段生动极了!

修改后的片段: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竟没有发觉。妈妈见我又在看电视,而且看得如此投入,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用她那高而尖的嗓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大步走过来,“啪”的一声关了电视,又迅速地转过身来,准确无误地揪住了我的耳朵,用她那有力的大手把我拎进了房间。

改后的片段因为加上了“轻轻、蹑手蹑脚、津津有味、声色俱厉、边骂边大步走、‘啪’的一声、迅速、准确无误”等细节描写,所以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多了。

三、善思考,齐总结

1.会分解动作。

2.选准动词。

3.添加修辞或修饰语。

四、设情境,试一试

炎热的夏天,我刚上完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口渴,想喝水,于是到小卖部买水喝。

提示:1.分解动作;2.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3.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或巧用修辞。

佳作展示:

上完体育课,我已口干舌燥了。我像火箭似的跑到小卖部。来到小卖部时,我气喘吁吁地掏出了钱,伸出手,拎起了一瓶水。我抓着这瓶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似的,把钱扔给了售货员,迅速地拧开盖子,就把水一口一口地狂吞下去。急速喝完,我才无限满足地慢慢地走出小卖部。

五、巧运用,成佳作

1.学后学生对照评价量表自评

教学过程

一、明概念,晓作用

1.什么是动作描写?

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是动作描写。

2.请从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找出有对应作用的动作描写。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身体状态)

——《散步》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性格特点)

——《秋天的怀念》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心理状态)

——《散步》

3.归纳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3)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状态。

二、例文中,寻秘诀

1.分解动作,具体描写。

请聪明的你们来支招!

擦黑板

老师已经站在了门口,他忽然看见黑板还没擦。他两步就从第一排蹿上讲台,抓起讲桌上的板擦,一转身,面朝黑板,抡起膀子,用足力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哗哗”两三下,大半个黑板的字就消失了,只剩高处的标题,他跳起来,一下,两下,三下,黑板干净了。他把板擦往讲桌上一扔,带着满身的粉尘跑下了讲台,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师:这段檫黑板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1:描写得特别具体、详细。

生2:把檫黑板的过程分解成细化的部分。

师:对,细致分解了。

生3: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眼前,太细致了!

师:请同学具体说说分解成哪些步骤?

生3:擦黑板动作的细致分解

1.走上讲台

2.拿起黑板擦

3.擦黑板

4.放下黑板擦

5.回到座位

师: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秘诀一:会分解动作

试一试:洗衣服、做饭、爬树、扫清洁区、上课偷看课外书等动作的细致分解。

2.选准动词,精准表达。

出示课文例子

师:把“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换成“叫”行不行?

生1:“闹”不仅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了春花多、艳、甜。

生2:“叫”只表达发出声响,感情色彩不浓,不够生动形象。

师:看来动词是否精准,都能直接影响表达效果,一定要精心比较挑选。那第二个秘诀可归纳成什么?

生3:选准动词。

秘诀二:选准动词

描写起床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卫生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刷了几下,然后取下毛巾,在脸上洗了两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师:先把动词圈出来,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生1:这些动词不够鲜明精准。

生2:都是些常见的一般性动词,不够生动出彩。

师:那现在让你们来选准动词替换完善这个情景吧。

生3: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

师:好棒!动词一旦选准替换,效果焕然一新,生动形象多了。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帮助学生积累动词

[走]

散步 漫步 踏步 信步 转悠 闲逛 徜徉 踉跄 蹒跚 踱方步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一瘸一拐 匍匐前进 蹑手蹑脚

[跑]

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东奔西窜 横冲直撞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得比兔子还快 飞似的跑

[看]

瞧 瞅 过目 注视 端详 凝视 仰视 俯瞰 远眺 瞭望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审视 洞察 打量 巡视 目击 目睹 会见 召见 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怒目而视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瞻前顾后 举目远望 极目瞭望 尽收眼底 察言观色 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走马看花

[听]

倾听 聆听 窃听 旁听 听候 侧耳细听 听得入迷 听信谣言 百听不厌 道听途说 充耳不闻 当作耳边风 左耳进,右耳出

[想]

猜想 推想 设想 回想 空想 梦想 联想 遐想 妄想 思念 思绪

3.添加修饰,生动形象。

比一比

母亲躲出去,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

师:对比两组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1:第二组更详尽。

生2:第二组使用了修饰语进行扩充展开。

师:对,修饰语的使用让动作描写更生动形象。

秘诀三:加修辞或修饰语

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

妈妈推开门,走进来,看见我又在看电视,就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走过来关了电视,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拎进了房间。

师:这个片段中的小作者有进行动作和语言描写,但显得单调、平淡,怎样才能让这个片段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呢?

生1:可以添加修饰语。

生2:可以给动作和语言增加细节化的描写。

生3: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4: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

师:修饰语和修辞的添加让细节描写更细致具体,修改后的片段生动极了!

修改后的片段: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竟没有发觉。妈妈见我又在看电视,而且看得如此投入,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用她那高而尖的嗓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大步走过来,“啪”的一声关了电视,又迅速地转过身来,准确无误地揪住了我的耳朵,用她那有力的大手把我拎进了房间。

改后的片段因为加上了“轻轻、蹑手蹑脚、津津有味、声色俱厉、边骂边大步走、‘啪’的一声、迅速、准确无误”等细节描写,所以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多了。

三、善思考,齐总结

1.会分解动作。

2.选准动词。

3.添加修辞或修饰语。

四、设情境,试一试

炎热的夏天,我刚上完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口渴,想喝水,于是到小卖部买水喝。

提示:1.分解动作;2.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3.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或巧用修辞。

佳作展示:

上完体育课,我已口干舌燥了。我像火箭似的跑到小卖部。来到小卖部时,我气喘吁吁地掏出了钱,伸出手,拎起了一瓶水。我抓着这瓶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似的,把钱扔给了售货员,迅速地拧开盖子,就把水一口一口地狂吞下去。急速喝完,我才无限满足地慢慢地走出小卖部。

五、巧运用,成佳作

1.学后学生对照评价量表自评

2.布置作业

以“家校合作活动”为主题,选取一次活动,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动作描写。

2.布置作业

以“家校合作活动”为主题,选取一次活动,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动作描写。

2.布置作业

以“家校合作活动”为主题,选取一次活动,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动作描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